便是很多人不愿意說出口的尷尬問題。市面上有許多通便藥,如果糖、開塞、番瀉葉、小麥纖維素顆粒等,被廣告宣傳為一吃就見效的神藥。然而,腸醫生卻告誡我們,通便藥并不能真正治療便。反而,過度依賴通便藥可能會導致便反復發作。“幾乎所有的便藥都只是治標不治本,有些甚至可能會加重便。”醫生指出,中醫認為,長期使用含有蒽醌類分的刺激瀉藥,如大黃、番瀉葉、蘆薈等,以及中藥中的何首烏,都會傷害脾臟,使便問題變得更加頑固,甚至可能引發結腸黑變病。而適合孕婦使用的果糖、小麥纖維素顆粒等藥,也只是通過刺激腸道蠕來促進排便,無法幫助患者恢復自主排便的能力。因此,無論是哪種通便藥,都只適用于況,比如便多日,導致腹脹難時才使用。

相對而言,中藥湯劑的藥較為溫和,依賴較弱,不容易傷害脾胃,也不會削弱正氣。如果想要治便,關鍵在于調理五臟。僅僅多吃蔬菜、多喝水的效果是有限的。腸醫生張衛星表示:“便實際上是在提醒你,五臟出現了問題。”黃帝經中說過:“魄門(指門)亦為五臟使,水谷不得久藏。”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五臟功能正常,大便就不會在停留太久。因此,要想治便,就需要有針對地調理五臟,恢復自主排便的能力。

怎樣進行調理呢?首先要看看是哪個臟出了問題。肝臟主管志,如果緒不佳或有相關肝病,可能導致肝氣郁結、氣機不暢,從而引發便。心臟主管脈,如果心神不安,出現失眠、心悸、心痛、神異常或昏迷等癥狀,可能存在虛、瘀,從而引起便。肺臟主管氣,司掌呼吸,肺病常表現為咳嗽、痰多、氣等癥狀。肺與大腸相表里,如果肺病導致肺氣宣發不暢,也會引起便。因此,推薦使用中藥紫菀或加萊菔子,用水煎至100~150毫升,晚飯前半小時頓服(一次服用)。

對于慢便超過6個月的患者,可以使用以下通用方。方劑包括柴胡、生白芍、炒枳殼、生白、當歸、淮牛膝、蓯蓉、澤瀉、升麻、瓜蔞子、炒甘草。煎服方法是加水煎湯飲,煎后分兩次服用,分別在午飯和晚飯前半小時各服用一次。醫生賈茗雯解釋說:“這個方劑由四逆散、枳丸、濟川煎三種方劑加上瓜蔞子而,生白使用較大劑量。四逆散調理肝臟氣機,枳丸健脾導滯,濟川煎溫腎培元,瓜蔞子則調理肺臟潤腸。這是一個調理肝、脾、肺、腎的方劑,適用于慢便但沒有其他明顯疾病的患者。”該方劑對大部分慢便患者都有效,尤其適合老年便患者。一般服藥后,便便會變得形而,且不會出現排便前腹痛的況。服藥3到6個月后,結合養定時排便的習慣,多數患者可以停藥并恢復自主排便能力。

此外,日常生活習慣也可以輔助治療便,需要注意以下三點。首先,在每天早上5點到7點之間是大腸經的主時段,此時花10到15分鐘的時間去排便,不需要用力,只需將意念放在門口,如果到時不能排出就放棄,但要堅持每天都進行。其次,多運。對于便患者來說,散步、慢跑等運是很好的選擇。第三,保持良好的心。以上是關于便的一些建議,供大家參考。如果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