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報道稱,一名7歲男強強(化名)出現發熱和咳嗽癥狀已有6天,溫持續在40°C左右波。他被送往當地醫院進行治療,但病并未有明顯好轉。通過部CT檢查,醫生發現他的頸部皮下和縱膈間隙廣泛積氣,同時左肺上葉和右肺下葉有多發炎病變,左側還有腔積。經過評估后,復旦兒科安徽醫院(安徽省兒醫院)的兒呼吸科主治醫師王彥急對他進行了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和治療。檢查結果顯示,他的肺部左上葉和右下葉基底段被痰栓完全堵塞。醫生進行了灌洗和鉗取等作,功取出了痰栓,并對肺炎部位進行了準施藥。治療后,強強的溫開始恢復正常。4天后進行的部CT復查顯示,實變范圍較之前擴大,醫生再次使用纖維支氣管鏡清理了氣管的痰栓。目前,強強的溫已經正常,咳嗽癥狀也有所緩解。強強的病并非個例,因為近期兒肺炎支原染增加,一些孩子甚至出現了肺實變、肺不張等肺并發癥。復旦兒科安徽醫院的兒鏡室工作量開始急劇增加。以前他們平均每天做10例左右的纖維支氣管鏡檢查,而現在平均每天要做50多例,最高峰時一天做了67例。洗肺就是指家長常說的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因為許多嚴重的支原肺炎患者存在痰栓堵塞問題,必須通過洗肺保持呼吸道通暢。

關于洗肺,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周薇表示,今年支原肺炎的患兒進行肺灌洗治療的確增多了。肺灌洗有嚴格的作指征,比如患兒出現了肺不張、局部實變,甚至有壞死和痰栓形等嚴重的炎癥反應,這時可能需要在支氣管鏡下進行肺灌洗,以保持氣道通暢,并能清楚觀察肺部病變的程度。

而對于輸治療,周薇表示,并沒有確鑿的結論認為靜脈輸優于口服治療。應據患兒的病選擇治療方式,重癥肺炎的患兒可以選擇靜脈輸,而大部分患兒屬于輕癥,可以通過口服藥進行治療。

關于傳染,周薇指出,在染肺炎支原之前,患者在發燒前有幾天的潛伏期,這時患者就有一定的傳染。戴口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防染,但讓兒一直嚴格規范地佩戴口罩并不現實。因此,去人員集的閉公共場所、勤通風換氣、學校定期打掃消毒、增加戶外活等都對預防染有所幫助。

有關肺炎支原染是否一定會引起肺炎的問題,衛健委方微信公眾號近期發布的科普文表示,并非一定會引起肺炎。肺炎支原是自然界中常見的病原,不屬于細菌也不屬于病毒。盡管肺炎支原的名字中有“肺炎”二字,但染肺炎支原并不一定會導致支原肺炎。肺炎支原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從上呼吸道逐漸蔓延到下呼吸道,可能引起咽炎、鼻竇炎、氣管炎、支氣管炎和肺炎,也有一些染者沒有任何癥狀。只有當肺炎支原下呼吸道時,才可能導致支原肺炎。

為了預防肺炎,北京科醫院呼吸科主任葉寰建議,肺炎患者常常出現發燒、咳嗽和呼吸困難等典型癥狀,特別是低齡兒和老年人要格外注意。他建議65歲以上的老年人和兒接種肺炎疫苗,雖然目前還沒有針對肺炎支原的疫苗,但肺炎疫苗可以預防多種肺炎球菌引起的染。同時,據不同病原引起的肺炎,選擇合適的藥治療也很重要。對于支原肺炎,青霉素和頭孢類抗生素并不起作用,最常用的是大環酯類抗生素。如果懷疑染肺炎,應及時去醫院就醫,確診后進行有針對的治療,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等不合理用藥況。

為了預防肺炎支原染,上海市普陀區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史兆雯建議,肺炎支原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因此免疫力較弱的人群如嬰兒等應盡量避免長時間待在人群集和通風不良的公共場所,必要時要佩戴口罩進行防護。對于已經出現上呼吸道癥狀的人群,建議在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捂住口鼻,或者用手肘或袖等遮擋,用過的紙巾要放帶蓋垃圾桶中。此外,所有人都應該注意保持手部衛生,養經常洗手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