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連周水子機場海關在監管進境航班時發生了一起輻超標事件。一名境旅客攜帶的一袋“保健石”在通過海關固定式核輻監測門時引發報警,輻量達到105微西弗每小時,超出現場本底值1050倍。儀分析結果顯示該質為放質釷-232,被列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1類致癌清單。這個事件引起人們對輻超標品的關注。

除了“保健石”,還有一些其他品,如“保健腰帶”、“保健手串”等,它們被認為能夠“調風水保平安”并有保健效果。然而,這些輻值超標的品實際上對有害,而不是有益。那麼,輻超標對人到底有多大傷害呢?

為了更好地理解輻超標品對人的影響,我們先來解釋一下相關語。微西弗是放劑量的計量單位之一,1微西弗(μSv)等于0.001毫西弗(mSv)。本底值是指自然環境本產生的輻數值,全球平均每人每年接的本底輻大約為2400微西弗。據我國國家標準規定,公眾每年在天然本底輻之外,附加有效劑量不得超過1000微西弗。對于從事放相關工作的人員,一年最高輻量為50000微西弗。

那麼,這里提到的“輻量達105微西弗每小時的‘保健石’”是什麼概念呢?如果將這袋石頭帶在上一天,輻總量就已經超過了普通人全年可接的最大輻值。核輻對人和生的傷害與核輻的劑量、人們暴于核輻的時間以及核質的半衰期有關。

而言,當短時輻量低于100毫西弗時,對人沒有危害;短時輻量在100到500毫西弗時,末梢管淋球減;短時輻量在500到1000毫西弗時,會出現惡心嘔吐和白球減;短時輻量在2000到4000毫西弗時,可能導致線疾病,如骨髓和骨度遭到破壞,紅細胞和白細胞數量極度減,出現、嘔吐、腹瀉等癥狀;而短時輻量大于4000毫西弗時,將危及生命。

有人可能會擔心,醫療照如X、CT檢查是否對健康有影響。實際上,醫療照的輻于安全范圍,同時通過控制放檢查的頻次、穿戴鉛防護以及合理設計照治療方案等方式進一步保障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輻超標確實對人極大危害,但我們不必一提到“輻”就到恐懼。事實上,日常生活中電離輻幾乎無不在,只是有些對我們而言無關痛,有些對我們的生產生活有幫助,也有些對我們的生命健康構威脅。

來源主要分為天然放核素和人工放核素兩類。天然放核素來自宇宙,包括來自太的宇宙線以及地球上存在的放核素。這些核素通過空氣和水的循環遍布自然界的各個角落,包括生。人類生活中的一些活也會增加接天然輻的程度,比如使用含有放核素的建筑材料、燃燒高放原煤以及居住在高海拔地區。

人工放核素是人類在利用電離輻的過程中產生的,常應用于醫療照、核能生產、輻照檢測、試驗研究等領域。然而,一些人們常見的輻謠言,如仙人掌能防輻、碘鹽能防輻以及鐳、釷、氡有保健功能等,實際上都是不科學的。這些謠言誤導了人們的認知,而過量的接這些放質反而會對人健康造危害。

因此,我們需要對輻超標品保持警惕,并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輻來源。遵循科學的原則和規范,減質,可以更好地保護我們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