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一個人,不管我做什麼,在眼里都是生命的最后30秒。當我在喝可樂時,看到的是……當我在吃辣條時,看到的是……當我在玩手機時,看到的是……這個人就是我。怎麼一天天的就不盼我點好?這麼擔心我的,不如一起去醫院做個全檢查吧?然而,一聽到檢拍片,不帶半猶豫,直接拒絕:“不去,有輻!”有句話說得好,恐懼源于無知。今天就講講關于輻的5個真相,讓大家不再提心吊膽過日子。

新真相1:放科的檢查都有輻嗎?

當然不是。醫院放科由3個部分組——其中DR和CT由于電離效應,會有輻;MRI檢查沒有電離效應,不會有輻。這些檢查怎麼選呢?

① X機輻:很小,0.02mSv。常見檢查項目:部、骨關節系統、腸胃道和婦科。

臨床上常用的X線檢查方法有視和攝片兩種。必要時還可作X線特殊檢查,如斷層攝影、記波攝影以及造影檢查等。一次部X檢查,大致相當于日常生活10天所的輻。X會穿過人,遇到被遮擋的部位,底片上不會曝,洗片后這個部位為白

② 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T)輻:較高,2-15 mSv。常見檢查項目:全上下各個部位皆可,常用于神經系統、部疾病、肺部疾病、心管系統。

CT,作為放科一大檢查利,X會分層穿過人,通過電腦計算后二次像,CT檢查的輻量要高出X線10倍、30倍,甚至是上百倍,這與CT機能、掃描部位、像的清晰度有關。但也不必太張,目前CT檢查的輻量都在安全范圍,而且CT設備中的X線管有不同的瓦數,還可調亮度,因此輻量不是恒定的,是可以調節的。

③ 磁共振像(MRI)輻:無。常見檢查項目:顱腦及脊柱、脊髓病變,五科疾病,心臟疾病,縱膈腫塊,骨關節和病變,子宮、卵巢、膀胱、前列腺、肝、腎、胰等部位的病變。

MRI,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依據所釋放的能量在部不同結構環境中不同的衰減,通過外加梯度磁場檢測所發出的電磁波,即可得知構這一原子核的位置和種類,從而可以繪制部的結構圖像。一句話,做什麼檢查,還是老老實實聽醫生的最靠譜。

新真相2:有輻就會有傷害嗎?

放寬心。有輻不等于有傷害。自然界中的輻不在,你邊所有的東西,包括你自己,都有輻。只不過有些輻劑量很低,對人的影響微乎其微。生活中常見的電離輻量大概是這樣的:

* 醫學上一般采用毫西弗(mSv)來衡量輻危害。

所以,一切離開劑量談輻都是耍流氓。我國現行輻防護的基本劑量限值規定:一般每年不超過50mSv的劑量,都是在人可承的安全范圍之的。醫療輻對人產生的輻劑量較小,帶來的風險較低。并且,在為患者檢查的過程中,醫院放科會給患者和家屬穿上鉛,做好防護,減不必要的輻。常規X片的輻劑量相當低,可以認為是安全的。CT檢查承的輻劑量較高,做CT檢查,需要權衡利弊后做出選擇,注意拍片次數即可。總來說,只要不做過度檢查,輻對人健康沒有傷害。

新真相3:進了放科就免不了“吃”輻

想啥呢親~放科不是所有區域都有輻。放科的門和墻都經過特別訂制——墻是加厚的,且會用鉛和硫酸鋇的材料,對輻進行屏蔽和消減,門窗是用鉛板嵌做。除工作室線外,放科的過道、走廊均不能測到線。況且,醫院放科定期要對放線科場所、設備和人員進行線檢測和檢查,符合國家輻檢測標準,所以一般都安全。

新真相4:有3類人要盡可能避免輻

備孕期的夫妻、孕婦、嬰兒。兒的輻較高,電離輻風險高于人,尤其是涉及甲狀腺和腺這類組織時,應盡可能避免輻。對于1個月的胎兒,放的影響力一般而言屬于“全”或“無”的兩極效應,即一旦胎兒到影響,孕婦一定會流產,反之,則不會有任何反應。X線照導致發育異常的危險開始于懷孕后第3周,所以建議,對于備孕期間可能懷孕的婦和孕婦都應盡量避免腹部或骨盆的X線和CT檢查。同時,X線對男子質量也會產生影響,可能會導致子畸形率的增加。因此,倘若夫妻任何一方曾接X線,都應延后3~6個月再備孕,切莫忽視男方的因素。

新真相5:生活中輻最強的是吸煙者的肺

日常生活中,需要真正警惕的是另一種輻的來源——吸煙。煙草中含有一種放釙210,可釋放α線。如果每天吸30支煙,每年的輻大約為13mSv。相當于做了6.5次頭顱CT檢查,或拍了650張片。所以,怕輻不如先戒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