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多數人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諺語:“二十三,躥一躥”,那麼這是真的嗎?不是之前說過:年以后,生長板閉合,骨骼基本不再延長,高也就穩定在某個數值上了。那麼為什麼還會有這種說法呢?今天就從高的基本原理說起。

高的增長主要依賴于下肢骨的不斷變長。當下肢骨骼的生長板閉合以后,就基本上不存在繼續生長變長的空間了。然而,每個孩子生長板閉合的時間并不完全一致。一般來說,男孩下肢生長板閉合的時間在15~17歲,而孩則會提早一些,在13~15歲。

有些家長帶著孩子來門診就診時,會要求拍攝膝關節的X片來評估生長板是否閉合,是否還存在生長空間。在這種況下,我一般都會拒絕家長的要求,因為如果沒有其他需要做X片檢查的指征,照不照X片都,不會改變我給家長的關于孩子長高的建議。此外,雖然膝關節周圍的骨頭是高增長最為顯著的部位,但是膝關節并不是拍攝骨齡片的標準位置。對于膝關節周圍骨骼程度和生長板潛在生長能力的判斷,只是醫生據個人經驗做出的解讀,沒有任何公認的系統研究結果作為依據。

咱們回到主題上“二十三,躥一躥”的說法,其實指的是上半增長,變長的過程。人的脊椎由7塊頸椎、12塊椎、5塊腰椎以及骶椎和尾椎組。這些類似于圓柱的椎雖然不是長骨,但是每一個椎的上下兩面都存在生長板。脊椎椎的骨化時間較晚,一般要到20~22歲甚至更晚階段才能徹底完骨化。雖然從絕對的增長量上來說,每一節椎高增長的貢獻度都遠遠比不上下肢長骨,但是,20多節骨頭生長的累加效應也是不能忽視的。也就是說,在下肢骨骼停止生長以后的一段時間,人高還是可以有小范圍的增加。有研究發現,孩子在足部的骨骼以后,上半高度仍可以有平均14毫米的增長。

通常,孩在16~18歲達到高,男孩在18~20歲達到高。也就是說20歲左右,孩子的高就相對穩定了。最后想提醒大家的是:“二十三,躥一躥”是有可能的,但是家長要對“躥”的程度有一個合理的預期,不要指20歲時尚屬矮小或中等的孩子通過“躥一躥”長大高個兒,實現質的飛躍。那是不可能的。

綜上所述,雖然高增長的主要依賴于下肢骨的變長,但是在脊椎骨還未完全骨化之前,人高仍有小范圍的增加。然而,家長應該對于孩子的高增長有一個合理的預期,并不要寄希于“躥一躥”可以實現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