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足部的穩定機制和運

在前文中已經介紹了踝關節的基本運,包括背屈和跖屈。接下來,我們將深探討踝關節和足部的穩定機制以及運學和力學方面的知識。

首先,我們知道踝關節的正常活范圍是0-20°和0-55°,而完全背屈是踝關節的位,因此附加運僅發生于跖屈。外踝連結穩固,因此正常距骨可被在前后方向移2-3mm,過度的向前或向后的運分別被稱為前屜征和后屜征,這提示有韌帶的松弛或破壞的可能。

足的近端由附骨組,構不同關節獨立運的閉合運鏈系統的部分。距骨、跟骨、骰骨和舟骨的力學耦合是閉合運鏈的需要,因此稱為跗骨機構。這些關節周圍的韌帶,尤其是距腓韌帶的水平纖維是這一機構中的關鍵結構元素。

跗骨機構中距下關節、距舟關節和跟骰關節是足翻、外翻運的主要關節。距下關節轉軸斜向定位,與矢狀面上的水平軸大約4l°角,與橫截面上的足正中線23°夾角。因此,通過這一關節傳遞的力使足翻轉時相對于脛骨正軸略有跖屈和收,外翻時略有背屈和外展,同時伴隨關節轉還有平移運發生。

另外,骰骨和3塊楔骨與5塊跖骨基底部關節形跗跖關節,屬平面關節,可作輕微。這些關節的運提供足弓在行走和跑步足的和足的剛,這種小運的重要也可在沒有跗部運的病理況得到證實。

總的來說,踝足部是一個多關節的復合,在臨床上涉及踝足部的損傷很常見,需要在良好的解剖學知識基礎上,掌握和理解足的穩定機制和踝足部運學和力學方面的知識,才能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探索踝足部的解剖學和力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