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療法緩解足底筋炎的疼痛
足底筋炎是年人腳跟常見的疼痛之一。其主要癥狀是在早晨下床時,腳后跟前的腳底會出現劇烈的疼痛,猶如被針扎一樣,然后逐漸緩解。中醫師指出,足底筋炎在中醫理論中歸屬于足痛、跟痛,常常是由于經絡氣供應不足、腎虛損以及筋骨失養引起的退化。針對足底筋炎的治療方法包括針灸、針刀、整脊或遠絡療法等,據疾病的形原因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法,以達到有效改善的效果。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位治療方法:
1. 外關:位于手背朝上的腕關節中央往手肘約二寸(三指橫寬)的位置,左右各一。該位主治偏頭痛、眼睛腫痛、耳鳴、牙痛、落枕、上肢關節痛、手腳麻痹等疾病。
2. 涌泉:位于足底前部凹陷第二、三趾趾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涌泉是足腎經的起始,可以提升腎的機能,與骨骼、頭發以及荷爾蒙有切關聯。
3. 陵泉:位于小外側、膝蓋下方二寸的凹陷。該位對、筋等組織癥狀有良好的療效,尤其常用于調理下肢疼痛不適。
4. 商丘:位于足踝前下方凹陷中,當舟骨結節與踝尖連線的中點。商丘常用于治療腹脹、腹瀉、便、黃疸、足踝痛等疾病。
5. 太溪:位于腳踝外側凸起骨頭與阿基里斯腱中間的凹陷。太溪可以激發和調全的腎氣,滋養的,達到滋補腎的效果。
6. 昆侖:位于足部外踝后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昆侖屬于足太膀胱經,可以清熱安神,緩解腰疼痛,治療頭痛、腰痛、高、踝關節炎、坐骨神經痛等病癥。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中醫位治療方法,可以有效緩解足底筋炎引起的疼痛。通過選擇適當的位進行治療,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