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了腰痛診斷的重要點,指出長期慢腰痛的患者在特定位置會到明顯的疼痛,這個位置即為足太膀胱經的仆參。許多朋友反饋稱從未聽說過這個位的名字,但卻到疼痛異常劇烈,然而疼痛過后卻到非常舒爽,這種舒爽的覺明顯緩解了腰部疼痛。事實上,只有親經歷過疼痛的人才能明白其中的。當腰痛劇烈時,按仆參雖然會引起刺痛和放痛,但您的腰痛會很快緩解。有些朋友按后會出現局部發熱現象,但最后我也提到了一個觀念,一個位管用嗎?管用!但是否足夠呢?不夠!為什麼呢?因為在經絡學中,有個概念做表里經。足太膀胱經貫穿于脊柱兩側的“膂”,“膂”指的是腰兩側的。也就是說,腰兩側的疼痛最終會導致仆參出現。而如果疼痛出現在脊柱上方,我們稱之為脊痛。這種脊痛需要用到哪條經脈呢?那就是足太膀胱經的表里經脈,也稱為足腎經。腎主骨生髓,足腎經從尾骨“貫脊,屬腎,絡膀胱”,其中“貫脊”指的是貫穿脊柱進脊柱部,最后屬于腎絡膀胱。因此,脊柱的這個部位歸屬于足腎經。足腎經向下走行于大部的側,然后在小的側后緣與跟腱相連,附著在跟腱的側。上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了仆參止于跟骨的外側,現在我們來到側跟骨附著的這個部位,就有足腎經的位。是哪個位呢?就是大家非常悉的太溪,即腎經的原。從這個位置向下大約三寸的距離,直下三分之一的位置是水泉。太溪和水泉的中點向跟腱方向,位于跟腱前緣的位做大鐘。這個位置恰好位于跟腱的前方,也是人非常重要的力點,同時也是足腎經的絡。還記得我們之前提到的絡嗎?我們講到了久病絡。這里并不是指絡,而是指絡脈,即以絡為中心周圍出現管怒張的異常變化,在眼可見的表皮上,通過可知到。通過這些管的怒張程度和,可以判斷虛實狀況。我們中有12條經脈,每一條經脈都有自己的絡脈。也就是說,在人的特定部位,可能會出現浮絡的怒張,青紫或干癟晦暗的況。這種特異的表現在特定部位上,可以診斷特定疾病。既然大鐘是足腎經的絡,那這個部位會不會出現瘀阻現象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在下面的照片中,我們清晰地看到了大鐘為中心范圍絡脈瘀阻的現象,這種瘀阻會引起脊痛。如果是蒼白無力、干癟晦暗,往往代表該部位缺乏供應,出現了不榮筋的現象,如骨質疏松等骨疼痛。而如果我們看到局部出現瘀阻青紫的現象,那麼該部位一定出現了循環障礙,局部堵塞不暢,我們通常稱之為經脈瘀阻。那麼該如何理呢?我們之前教過大家在絡脈上進行撳針刺激的方法,但今天我們不使用該方法,因為那是刺激關的方法,該位對心功能和神志功能調節有作用。今天我們使用點法。在日常保健中,如果癥狀出現在“膂”,我們點仆參。如果出現在側,即脊痛的位置,我們點側的大鐘。方法是什麼呢?我們將拇指放在外側,食指和中指并攏放在側,夾住足跟的外側和側。注意外側較低,側較高,兩邊對應點后會出現刺痛和酸痛。這種覺不僅在外側出現,側同樣會出現。試一試,看看自己是否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看看自己的脊柱是否出現骨質變化,如椎管狹窄等問題。您會發現側也會非常疼痛,側的靜脈也會出現怒張的瘀阻現象,這樣兩個位的搭配是否解決了腰痛和脊痛,解決了和骨疼痛兩方面的問題。這就是我們經絡中非常偉大的表里經脈共同治療,但兩者之間仍有清晰的解剖和治療部位之分。理解了這個道理,我們就清楚在什麼時候選擇什麼樣的位。選擇正確的位將會帶來非常快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