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經常購買鈣片時會發現,價格相差很大,有幾塊錢一瓶的,也有幾百塊錢一瓶的。那麼,這些價格相差如此大的鈣片到底有什麼區別呢?我們應該選擇哪種鈣片呢?價格昂貴的鈣片是否只是一種“智商稅”?

在超市、藥店或者網上,我們可以看到各種不同分的鈣片,但無論包裝多麼炫酷,其實只分為三類:有機鈣、無機鈣和螯合鈣。無機鈣主要包括碳酸鈣、氯化鈣和磷酸鈣等。無機鈣的最大特點是便宜,同時含鈣量也相對較高,但是它的消化需要消耗大量的胃酸。因此,胃功能不好、有胃病或者長期胃酸過多的人應避免選擇無機鈣。

有機鈣包括檸檬酸鈣、醋酸鈣、酸鈣,還有葡萄糖酸鈣、枸櫞酸鈣等。有機鈣的吸收不需要胃酸的參與,雖然含量不如無機鈣高,但更容易被人吸收。

復方氨基酸螯合鈣是由氨基酸螯合鈣、鎂、鋅、銅、錳、釩、硅、硼、磷酸氫鈣、抗壞酸鈣、維生素D3等組的復合制劑。

無論是廉價的鈣片還是高價的鈣片,它們的核心分是一樣的,對補鈣的效果也沒有明顯區別。因此,在選擇鈣劑時,并不需要過于關注其化學形式。通常況下,人對鈣的吸收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所以選擇普通的鈣片就足夠了。

鈣片的鈣含量是否越高越好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有些高價鈣片會聲稱自己的“鈣含量高,補鈣效果更好”,比如每粒含鈣600毫克。但實際上,鈣片的劑量越高,吸收率反而可能下降。研究表明,補充劑的吸收率在500毫克或以下時最高,人可以吸收300毫克鈣劑量的約36%,而吸收1000毫克鈣劑量的僅為28%。另外,過量補鈣反而會有害。過量補鈣可能導致力松弛、便、惡心等不適,還會干擾鋅和鐵的吸收,導致鋅和鐵的缺乏。嚴重的過量鈣攝還可能導致高鈣癥、高鈣尿癥,進而引發腎結石、管鈣化,甚至導致腎衰竭等。

那麼進口的鈣片是否真的比國產的好呢?就補鈣效果而言,并不能一概而論。一些高價鈣片可能會宣稱自己是“國外補鈣專家”、“選全球50個最佳鈣源”、“按國際標準生產的鈣劑”等等。但實際上,鈣片質量的關鍵在于生產廠家是否工減料,與進口和國產無關。只要在正確的渠道購買,無論是進口還是國產的鈣片,通常都是沒有問題的。所有在我國上市銷售的正規鈣片產品,都必須符合我國的標準要求,因此在質量方面是有保證的。

總的來說,在購買鈣片時,我們應該選擇適合自己的鈣片,而不是盲目追求高價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