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人各種腫瘤、結節、增生、息、囊腫等贅生的發生數量實在太多。尤其是過了四十歲以后,氣逐漸增長,氣逐漸消退,的氣化能力變得較弱,導致有形的邪氣的發現率也會增高。這些贅生實際上是人的一部分,它們是由氣化生而來的。正如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說,天下萬,有生于無。最重要的概念是氣化,氣在人可以自由切換。中醫理論認為是氣之母,氣是之帥。和津都是通過氣的推來運行的。如果氣滯了,津就會停滯形痰,停滯會形,痰和瘀相互結合就會形各種贅生,它們會逐漸增大、增多,這個過程可以快速進行,也可以慢慢發展。基于以上事實,最直觀的邏輯就是讓氣流起來,這樣死水就能重新活躍起來。

下面我們要介紹的方子是十六味流氣飲,也二八流氣飲,它出自明朝醫家龔廷賢的《萬病回春》。方子的組分很復雜,讓我們來解構一下方子,看看其中的在規律。當歸、川芎、白芍這三味藥是四湯的主要分,前面已經提到了包塊、結節、囊腫形離不開瘀,這三味藥主要針對瘀問題。當歸有養的作用,川芎是中氣藥,能活行氣止痛,白芍則有養肝的作用。首先要清除瘀這個病理產。接下來是調理氣機,讓氣流起來。三焦是氣化的通道,所以需要分三步進行。肺是主要的氣司呼吸的,屬于上焦,所以選擇了肺經的藥,如蘇葉、白芷、桔梗、防風。肺是吸的氣經過篩選后供給全使用的,所以人的氣運行離不開肺的宣發肅降。蘇葉、白芷都能宣肺,桔梗既能將藥帶到肺部,又能宣肺,防風則在旁邊為其助威。這四味藥類似于平時我們使用的打氣泵,一上一下就能產生強大的氣流,這樣肺氣就能充盈,更能推氣的運行。消化系統是最容易出現氣滯的地方,所以胃腸道的氣絕不能停滯,特別是濁氣,要肅降要排泄。中焦氣化給了厚樸、檳榔、枳殼、木香四味藥。厚樸能下氣除脹,檳榔能降氣行水,枳殼理氣寬中,行滯消脹。木香有助于胃腸道氣機的運行。這樣一來,積食、瘀、痰飲等病理產都能作為排泄排出外。下焦的氣化靠的是腎,所以使用了桂和烏藥。桂能補元,暖脾胃。烏藥順氣止痛,溫腎散寒。腎氣實元氣,元氣足了就能散寒。除了氣滯以外,寒邪是導致津停滯和瘀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前面祛邪耗費了很多力,所以最后要加一些補正氣的藥,避免行氣過度引起氣虛的問題。黨參、黃芪、甘草就派上了用場。這樣就沒有祛邪傷正的后顧之憂。只要出現包塊,無論是結節、囊腫還是息瘤,都可以放心嘗試。肝是疏泄的主要,它負責調節氣機。通過調整氣機,可以反過來調節肝臟的淤堵,比如肝囊腫、脂肪肝、肝管瘤、膽囊息等。由于肝郁氣滯引起的腺增生、甲狀腺結節等,也是這個方子治療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