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高就像溫水煮青蛙,會不知不覺中損傷管和神經系統。雖然很多人關注每餐吃什麼,但卻忽視了影響糖水平的一個關鍵因素:三餐時間。多項醫學研究表明,進餐時間對糖的影響很大,只要調整一下吃飯的時間,就能大大降低患糖尿病的風險。《生命時報》結合醫學研究和專家觀點,為大家詳細介紹了三餐的最佳時間,以更好地控制糖。

首先,早餐和晚餐越早吃,對降低糖尿病風險越有益。多個醫學研究顯示,早餐和晚餐在早一點吃,能夠降低患糖尿病的風險。其中一項法國黎大學的研究分析了早餐時間與糖尿病的關系,結果發現,與早上8:00前吃早餐的人相比,8:00~9:00點和9:00之后吃早餐的人,2型糖尿病的風險分別升高了26%和59%。另外,一項發表在2021年分泌學會年會上的研究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早餐在8:30之前吃的人,糖水平和胰島素抵抗程度較低。

午餐的時間間隔應該在4到6小時之間,這個時間間隔既能讓上一餐攝糖得到充分利用,又不會讓下一餐前的糖降得過低。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建議采用吃多餐的方式,即適當減正餐的食量,將一部分放在兩餐之間,比如上午10時和下午15時,這樣有利于餐后糖的穩定。

晚飯的時間越晚,患糖尿病的風險就越高。前面提到的法國黎大學的研究還發現,晚餐吃得晚與2型糖尿病的風險升高有關。另外,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科研人員也發現,在吃同種食的前提下,與18:00吃晚餐的志愿者相比,22:00吃晚餐的人糖峰值水平升高了約18%,同時整夜燃燒脂肪的數量減了10%。

那麼如何掌握好吃飯的時間呢?規律進餐是關鍵,盡量固定吃飯的時間,合理安排三餐的能量攝,有助于糖的穩定。據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于康的建議,早餐最好安排在7:00~8:00之間,午餐應在11:30~13:30之間吃,而晚餐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19:00。如果時間不允許,也不要太接近睡眠時間吃晚飯,同時晚飯吃得越晚,食量也要相應減。一般來說,兩餐之間的間隔應該是4到6小時,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食多餐的方式更適合。法國黎大學的研究發現,相比于每天進餐≤4次的參與者,每天進餐頻率為5次和>5次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分別降低了8%和20%。但需要注意的是,食多餐不適合胃潰瘍患者和容易泛酸的人。

此外,進食量的控制也很重要。早餐應提供全天總能量的25%~30%,午餐占30%~40%,晚餐占30%~35%。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最好將較多的能量放在較早的時間,這不僅有助于大腦的工作,也有利于提高一天的效率,同時還能控制一天的食,以防止過度進食。

除了吃飯的時間,還有一些細節也與糖水平有關。進食速度是一個重要因素,吃飯時應該細嚼慢咽,一餐吃30分鐘以上,這樣有助于增加飽腹,延緩碳水化合的吸收。而烹調方式也會影響糖的升降,越細的烹調方式,吸收就越容易,升糖指數也會更高。進餐順序也很重要,先吃菜和,再吃主食,有助于餐后糖的控制。此外,進食量過多、食材的搭配以及主食的溫度也會影響糖水平。

總之,控制糖的重要一環就是好好吃飯。除了關注吃什麼外,我們還應該注意在什麼時間吃,并且要保持規律的進餐習慣。這對于控制糖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