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癥長輩的行為問題是照護者最困擾的,因為這些問題表現形式各異,需要學習多種方法來應對和解決。下面將通過分析一些常見的照護誤區,來說明對照護者而言哪些心態和原則至關重要。

誤區1:忽視長輩的自尊

認知癥長輩常常會重復問問題,這是因為他們的近期記憶衰退。照護者的第一反應往往是不耐煩地回答,甚至發火。然而,長輩的自尊心容易到打擊,可能會出現緒問題和行為問題。照護者走誤區的原因是將長輩當作患病前的人看待,認為忘記是不應該的,所以容易對長輩發火。然而,長輩雖然得了認知癥,但并不代表他們變傻了,只是在某些認知上有障礙。長輩和我們一樣,同樣有自尊心,特別是早期認知癥的長輩,對他們健忘的批評是最傷害他們的。為了避免無意傷害,正確的方法是耐心回答問題,或者將常問問題用文字或圖片標注出來,以減長輩因忘記而頻繁提問所帶來的自尊心挫和照護者的不耐煩緒。

誤區2:與長輩爭辯

認知癥長輩可能會將自己犯的錯誤推卸給照護者,比如不小心打破杯子后忘記自己的過失。如果照護者堅持辯解,很可能引發沖突。照護者常常被冤枉,但是理解長輩的況非常重要。他們之所以“誣陷”人,一方面是因為確實忘記了自己的錯誤,另一方面是因為不愿意承認錯誤,因為他們的自尊心已經非常脆弱。照護者應該意識到這些,盡量減辯解,因為辯解沒有任何作用,只會激起長輩的憤怒緒和破壞行為。正確的方法是主承擔責任,或者轉移話題,不再糾結于這個無法辯論清楚的話題。

誤區3:忘記是疾病使然

認知癥長輩可能會產生多疑的行為,比如懷疑照護者他們的錢或伴不忠。這可能導致照護者崩潰或家庭不安寧。很多照護者犯的錯誤是與長輩爭辯,甚至發火。然而,照護者應該意識到這些行為是疾病造的,調整心態,積極應對。

誤區4:考驗記憶力

有些照護者會經常考驗長輩的記憶力,比如問長輩某個人是誰。長輩如果答不出來,可能會用“這個不就是誰誰嗎”來掩飾自己的記憶缺失。然而,繼續追問會讓長輩到尷尬,甚至傷害自尊。照護者需要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減長輩遇到的障礙,而不是增加障礙讓他們更加沮喪。正確的方法是介紹來訪者的份和名字,或者用標簽或圖片提示長輩經常忘記的事

誤區5:不理解長輩的世界

認知癥長輩可能會抗拒洗澡,甚至對照護者使用暴力。這讓很多照護者傷,不僅上的傷害,還有神上的折磨。照護者需要理解長輩為什麼會抗拒洗澡,他們在自己的世界里很難理解為什麼要洗澡,也不愿意在“陌生人”面前暴自己的私。正確的方法是給長輩更多的選擇空間,問長輩是否想現在洗澡還是等一會兒,同時盡量保護長輩的私。

誤區6:不深究行為背后的原因

有些照護者經歷過長輩奇怪的行為,比如爬窗或懷疑有人窺。照護者往往試圖解釋這些行為的不存在,但長輩不會相信,甚至表現出恐懼。正確的方法是不要急于解釋,而是聆聽長輩的,記錄行為出現的時間,并分析背后的原因。通過觀察和詢問,可以找到行為背后的緣由,從而解決問題。

誤區7:只注重事實,不關注

照護者經常遇到認知癥長輩說一些事實上不可能發生的話,比如說他們的已故母親要來看他們。照護者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但嘲笑長輩會引起他們的不安和悲傷。在認知癥長輩的世界里,盡管近期記憶衰退了,但遠期記憶還在,只是時空上已經錯了。正確的方法是不需要告訴他們所謂的事實,而是關注他們的,和他們談論關于他們母親的故事,以幫助他們緒轉好。

誤區8:重點錯位

有些照護者過分到位,長輩什麼事都不做,過著被照顧的生活;還有一些照護者認為長輩做事總是做不好,就自己來做。這樣的做法雖然看似對長輩好,但實際上會加速他們能力的衰退。照護者應該創造機會,刺激長輩的功能,讓他們盡可能發揮和鍛煉自己的能力,以延緩衰退。照護者應該明白,照護的重點不僅是長輩的起居,而是要讓長輩能更好地保持能力。

誤區9:重新走進長輩的世界

照護者需要放下基于舊有認知之上的“理所當然”,重新走進長輩的世界,了解現在的他們,而不是要求他們按照過去的理解和相方式。疾病已經改變了長輩,需要重新認識和理解他們。照護者首先要照顧好自己,不要只靠自己的力量,要善用邊的資源,學會放松和調整自己。照護的過程是漫長的,需要耐心和支持,只有照顧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顧長輩。只要照護者正確地理解認知癥長輩的世界,采取正確的方法,他們的生活將會更加愉快,更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