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跟你聊聊《金匱要略》中的一種經方——“桂枝芍藥知母湯”。這個方子的基本組是桂枝、芍藥、甘草、麻黃、生姜、白、知母、防風和炮附子。這些藥材需要水煎服用,其中炮附子需要先煎。為什麼要介紹這個方子呢?它到底有什麼功效呢?接下來,我將結合一個醫案故事來講解,相信你看完之后就會明白了。

有位患者最近半年來一直覺右疼痛,尤其是右側膝蓋,疼痛且有些腫脹。同時,怕冷怕涼,稍微涼,膝蓋的疼痛就會明顯起來。經過針灸治療和西藥治療無效后,決定嘗試中醫湯藥治療。經過刻診,發現患者舌苔薄白,脈沉弱。盡管右側膝關節腫痛,但沒有發熱的癥狀。了解到病后,醫生給開了一張方子,方子的組是桂枝、白芍、知母、防風、麻黃、白、甘草、生姜和炮附子。結果如何呢?在服用了五劑藥后,患者的關節疼痛幾乎消失了。此時,原方不變,改為隔日一劑。在服用了八劑藥后,患者右側關節除了稍有不適外,其他癥狀全部消失。最后,醫生囑咐患者將方子制丸,每次重10克,早晚各服用1粒,用于善后。這就是醫案的基本經過,它最初刊載于王師的《臨床集驗》中,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刊發以來,在中醫界幫助了許多人。

實際上,這位患者的問題明顯屬于寒痹痛。居住的地方比較,因此邪需要考慮。其次,的膝蓋在遇冷時疼痛加劇,在遇熱時疼痛減輕,因此寒邪也需要考慮。寒邪和邪會阻滯經脈,導致氣不暢,使患者出現頑固的疼痛。同時,寒邪和邪都屬于邪,不是邪,所以患者的右側膝蓋雖然腫痛,但皮沒有變化,皮溫度也不高。另外,從舌脈來看,患者的舌苔薄白,脈沉弱,這表明質偏于虛,氣不足。總而言之,這位患者的問題在于寒邪氣阻滯經脈,導致四肢關節缺乏氣溫煦。因此,要想治療,就需要散寒除,溫通經脈,讓四肢的氣得以恢復。

我們來看一下醫案中使用的藥配伍:仔細觀察會發現,這實際上就是桂枝芍藥知母湯的原方應用。桂枝芍藥知母湯通過桂枝和麻黃來解表散寒,驅除經脈寒氣。同時,炮附子有大補氣的作用,可以溫經散寒。與桂枝和麻黃搭配使用,可以讓熱之氣在全通行,發散到關節表經脈各。此外,還有白、防風和生姜。防風可以祛風除,驅散外邪。生姜同樣擅長散寒發表化。白有健脾燥的作用,不僅可以化解邪,還能憑辛散之質祛風散寒。另外,還有芍藥,芍藥與甘草配伍可以緩急止痛。知母則滋清熱,主要目的是防止大量辛溫之藥太過燥熱,傷害津。

總的來說,這個方子的治療機理是針對長期邪氣傷害導致患者筋骨損傷,正氣不足,寒邪凝滯的況。一般來說,這類患者的質比較纖弱,肢腫痛癥狀明顯。在現代臨床中,常常用它來治療風關節炎、類風、肩周炎、坐骨神經痛等疾病,總的來說都是因為風寒邪阻滯,正氣不足所致。

以上就是對上文醫案的解析,這位患者典型地現了上述要點。當然,這個桂枝芍藥知母湯中含有附子,需要先煎45分鐘以上。非專業讀者不宜貿然嘗試,而應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應用。我所提到的,僅供參考。總之,面對多年的寒痹痛,關節不適,我們中醫是有方法的。關鍵是要了解這些手段,了解這些疾病痛苦的來源。在面對疾病時,要從被轉為主,就需要多了解一些相關知識,是不是呢?好了,就說這麼多吧,希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