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養生的人都知道,“脾是后天之本,是氣生化之源”,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出生后,的生長發育都需要脾胃攝的營養質,脾胃有消化、吸收水谷微,運化水,升清降濁的作用,以化生氣,滋養筋骨。因此,脾的健康對非常重要。那麼,我們怎樣才能知道我們的“脾”是否健康呢?今天我將教給大家一些小方法,通過觀察來判斷脾的健康程度。

中醫認為,“脾在竅于口,其華在”。脾經“連舌本,散舌下”,舌頭又主味覺。因此,食和口味可以反映脾的運化功能是否正常。脾氣健運時,食味道妙,但若脾氣虛弱,則會出現食不振、口淡乏味等癥狀。脾氣的盛衰也可以從上看出來。脾氣充盈時,會鮮艷紅潤,但若出現以下3種況,則說明脾的健康出現了問題,需要重視養脾了。

首先,若干燥,出現裂或裂,說明脾胃熱氣太盛。干裂,并伴有多食易、口臭、大便結等癥狀,是脾胃熱盛的表現。干裂,并伴有赤顴紅、熱盜汗、心煩失眠等癥狀,多是虛火旺引起的。

其次,若口呈青紫,多是脾之氣太弱。口青紫,并伴有食后腹脹、手腳冰涼等癥狀,多是脾虛弱。口青紫,并伴隨咳痰鳴,多是痰濁阻肺的表現。口青紫并伴有面暗紅或淡青,悶不舒,多為氣滯瘀的況。

最后,若,說明脾虛燥。又稱為“風”,俗稱“驢”。屬于足太脾經,脾虛燥則會出現口,皮發紅,局部有灼熱,多是胃火夾風。下,紅腫,干裂,痛如火燒,大便干燥,多為脾虛燥。

如果你有以上幾種癥狀,說明你的脾可能已經出現問題,需要及時養脾。中醫據脾的特總結,養脾主要從兩個方面手:一是生脾氣,防止中氣下陷;二是祛除水,防止脾虛困。我給大家推薦兩款比較好用的中藥進行治療,治療中氣下陷可以使用“補中益氣丸”,治療脾虛困可以使用“參苓白丸”。如果況嚴重,就需要及時就醫,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對癥調理,一般可以很快恢復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應該注意養護脾胃,保持規律的飲食,吃辛辣、寒涼和油膩食。此外,保持心愉悅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