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強調了好多次補的重要,尤其是冬之后,補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補可不是補,大部分的人適合采用“小火慢燉”的方式,而不適合“大火猛炒”。直接使用附子、桂、干姜等藥反而容易上火。因為現在大部分人的生活條件其實并不是特別差,食中的能量是足夠的,只是脾胃功能差,吸收不了。這就導致產生的氣不夠用,所以比較弱。可以類比為做飯時鍋的火太小了,飯做不,容易夾生。像這種況,需要溫補,稍微增加點火候,慢慢燉煮,促進消化吸收,將氣養回來即可。直接上大辛大熱的藥材,開大火容易把鍋底都燒焦了,反而傷害氣和津;所以一補就上火,口腔潰瘍、便、還睡不著。中醫有句諺語,“火生氣,壯火食氣”,就是這個道理。

比如平常只是經常腹脹、胃痛,容易乏力。胃口較差,或者經常消化不良,大便不型,一吃涼的就容易拉肚子。這種況下應選擇一些溫補脾胃的湯劑,如理中湯、補中益氣湯、小建中湯等。除非是寒特別重,舌頭白得刺眼,胖大像饅頭,或者齒痕特別重的。長期拉肚子,手腳冰涼,尿頻比較嚴重,整個人沒有氣力,沒有神和。只有在這種程度下,才能使用桂、附子、干姜等辛熱、快速補的藥材。比如附子理中湯、桂附理中湯、附子湯等。

總之,補的程度應據個人況來決定,不能一味地“添柴加火”。如果有明顯不適,一定要及時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不要自己盲目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