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吃飯儀式,絕對要看中國;比中國吃飯儀式,絕對要看古人對吃飯的重視。袁枚《隨園食單》開篇就說“學問之道,先知而后行。飲食亦然,作《須知單》。”袁枚將飲食比作做學問,可見對此的重視度。

古人在吃食的時候要準備很多,袁老先生一口氣寫了20個須知,就問你服氣不服氣。

先天須知:講究的是食材的優劣對廚藝的影響。“大抵一席佳肴,司廚之功居其六,買辦之功居其四。”

作料須知:講的是作料對食的影響。“廚者之作料,如婦人之服首飾也。”

洗刷須知:講的是對食材清洗也是要講究方法的。

調劑須知:“調劑之法,相而施。”講的是調劑食的方法。

配搭須知:“諺曰:‘相配夫’。”講的是食材的合適搭配重要

獨用須知:特殊味道的,不適合搭配,需要單獨使用,比如重口味的,“味太濃重者,只宜獨用,不可搭配”。

火候須知:“之法,最重火候。”做菜時分“文火”、“武火”,突出了火候對食的影響。

臭須知:講究食的氣味。

遲速須知:告訴我們客人是預定的,還是臨時來的兩種況下,選取什麼菜品能更出彩。

變換須知:“一有一之味,不可混而同之。”講的是不同的食材有不同的口,不能隨便混在一起烹飪,講究的是“因材施教”。

須知:“古人云:‘食不如’。”講究盛裝食的也要與食搭配完,食與也要結合。

上菜須知:“上菜之法:鹽者宜先,淡者宜后;濃者宜先,薄者宜后;無湯者宜先,有湯者宜后。”

時節須知:什麼季節吃什麼菜,講究的就是一個鮮

多寡須知:食材使用量的多對食的影響。

潔凈須知:講究的就是一個干凈。冷不能混切,沒洗手的不能切菜。就問你嚴格不嚴格。

用纖須知:“俗名豆為纖者”,告訴做團使用“纖”就不粘鍋。

選用須知:選用食材的能力。

疑似須知:掌握味道的能力。

補救須知:這里告訴你,一般廚藝的人飯菜做的不好,還可以補救。就問你老祖宗心不心。

本份須知:最后講的是民族不同飲食做法也不,我們要堅持本來的做法,保持本才能保留最好的口味,不要做“畫虎不反類犬”的事。

這20個須知包羅萬象,應有盡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沒有的。看了這些“須知”,你還會做菜嗎?袁枚的《隨園食單》詳細闡述了古人對飲食的重視程度,從食材的選擇、作料的運用、清洗的方法,到調劑、配搭、獨用等方面都要求嚴謹。火候、臭、遲速、變換等也被認為是影響食的重要因素。此外,、上菜、時節、多寡、潔凈、用纖、選用、疑似、補救、本份等方面都需要注意。這些須知涵蓋了各個方面,是古人智慧的結晶。閱讀這些須知,讓人不思考自己是否有能力做出一道味的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