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人對瘀的認識存在誤區。有些人認為,吃些紅花、阿司匹林等有助于活化瘀的藥,就能改善瘀。然而,實際況并非如此。活化瘀的藥只能暫時改善管阻塞況,但瘀只是瘀的病理產,一味地治療瘀而不顧瘀本,無法從本上解決問題。
中老年人往往患有較多基礎疾病,或經常于亞健康狀態,神不佳、腹脹不舒、頭困重、面晦暗等癥狀常常伴隨著。這些癥狀實際上都是瘀在作祟。當60歲以上的老年人出現心管或腦管部分堵塞時,意味著全管狀態不佳。在治療上,不能僅僅疏通堵塞的管,而應該對全管進行疏通,從本上解決問題。
臨床觀察中發現,瘀和脾胃關系切。中醫理論認為脾為氣生化之源,脾健則氣充足;脾胃弱,則氣生化不足。當氣虛乏力時,無法正常流,就會初現氣虛瘀的癥狀,如神疲乏力、氣短食減退、面暗淡、刺痛拒按、痛有固定位置等。隨著年齡的增加,人各個機能都在下降,脾胃也不例外,因此老年人更容易出現氣虛。氣虛會導致無法順暢流,甚至產生淤。
因此,我們需要正確認識瘀的治療方法,并且重視與瘀相關的各種癥狀。僅僅依靠活化瘀的藥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關注脾胃健康,保持氣充足,以促進正常循環。尤其對于中老年人而言,瘀可能是許多健康問題的源,因此應該進行全面的治療,以維持全管的良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