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章:
人們一直能夠找到一個方子,能夠治愈各種疾病。如果能夠治愈百八十種疾病,那就是一個神奇的好方子。實際上,確實存在這樣一種“治百病”的經典良方。在“中醫十大名方”中,有許多方劑都擁有這種能力。其中,清代醫學家王清任的府逐瘀湯就是其中之一。府逐瘀湯來源于王清任的《醫林改錯》,方劑的主要分包括桃仁、當歸、生地、紅花、牛膝、枳殼、赤芍、甘草、桔梗和川芎等中藥。這個方劑可以煎煮后服用,原方劑量如此,現代通用劑量也可按照原方換算(一錢約等于3克)。仔細了解府逐瘀湯,我們會發現它是由桃紅四湯和四逆散加上桔梗和牛膝而組的。盡管它是一個新方子,但它獨特,不僅遙承漢唐,還近銜宋元。桃紅四湯也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經典方劑,最初起源于元代的《醫壘元戎》,被明代的《玉機微義》所重視,最終在清代的《醫宗金鑒》中正式命名。桃紅四湯主要起到“活祛瘀,養行氣”的作用。而四逆散是醫圣張仲景所傳,主要有“調和肝脾、邪解郁、疏肝理脾”的作用。王清任將這兩個方子相合,并加了引經藥,創造出了府逐瘀湯,這個方子一出現就在中醫界引起了震驚!府逐瘀湯被譽為“活化瘀第一方”,其臨床療效非常顯著,應用頻率高、使用范圍廣、所治病癥多種多樣,這展示了它的臨床實用價值。因此,它也為明清兩代眾多方劑中唯一選“中醫十大名方”的經典方劑。府逐瘀湯真的是一個擁有主角環的方劑。那麼,這個被譽為“活化瘀第一方”的府逐瘀湯是如何配伍的呢?對于全方的配伍,常規解讀是這樣的:桃仁和紅花是君藥,主要起到破行滯、活祛瘀、潤燥止痛的作用;赤芍、川芎和牛膝是臣藥,主要起到活祛瘀、通經止痛的作用;生地、當歸、桔梗、枳殼和柴胡是佐藥,主要起到養活、寬行氣、疏肝解郁的作用;甘草是使藥,主要起到調和諸藥的作用。然而也有不同的看法,因為方中的牛膝和桔梗是引經藥,可以作為佐使藥,這樣一來,全方的君臣佐使可能會有新的變化。無論如何,府逐瘀湯的藥搭配確實非常獨特。當歸、芍藥、川芎和地黃組的四湯被譽為“婦科第一方”,在府逐瘀湯中,它們將地黃換了生地黃,將白芍藥換了赤芍藥,這樣做主要是增強涼活的能力。再加上經典藥對桃仁和紅花,可以增強活氣、祛瘀阻、通經絡、止疼痛的作用。柴胡起到“疏肝解郁,邪外出”的作用,將四逆散的枳實換枳殼,主要是為了減緩“理氣解郁、泄熱破結”的速度和力量。這樣的藥組合已經非常厲害了,但是加上桔梗和牛膝兩種引經藥,就可以通達全。桔梗促進藥向上行進,牛膝促進向下行進,兩者相結合,主要起到“氣同治、升降協調”的作用。府逐瘀湯的全方配伍既符合了氣之間的生理關系,又兼顧了氣滯導致瘀的病理影響。府逐瘀湯采用了多味活藥和量理氣藥的聯合運用,使得臨床療效互相增強和補充。這不僅是這個方劑功之,也對于臨床組方用藥有實用價值。全方的配伍不僅現了“氣雙調、活中寓補、升降同施”的特點,還包含了現代藥理學聯合用藥的科學涵,充分展示了中醫藥配伍理論的深度和廣度。府逐瘀湯雖然是一個年輕的方劑,卻是一個千古名方。現代藥理學對它的研究也在逐步深。研究發現,府逐瘀湯有降、抗心律失常、降脂和抗脈粥樣化、抗心缺、改善流變、改善微循環、抑制小板聚集、促進造、抗炎、鎮痛、增強免疫、抗腫瘤、抗纖維化、抗缺氧等多種藥理作用。府逐瘀湯在臨床上的應用非常廣泛,可以用于科、外科、男科、婦產科、五科、骨傷科、皮科、心腦管系統、分泌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泌尿生系統等多種疾病的治療,尤其對于頭痛、失眠、心腦疾病和婦科疾病等有良好的療效。總的來說,府逐瘀湯對于各種瘀證都有不同程度的治療作用,所治病癥涉及、外、婦、兒、皮及五科等110余種疾病。府逐瘀湯的臨床療效令人欣喜,但是在加減法上也需要謹慎。一般來說,如果是瘀引起的疼痛,可以加全蝎、山甲、地龍等中藥,以增強通絡的作用,也可以增加三棱、莪、虻蟲、水蛭等中藥,增強破的力量。如果氣滯較重,可以加香附子、青皮等中藥,增強疏肝理氣的作用,也可以加川楝子、玄胡索等中藥,增強活止痛的作用。如果脅及周邊有塊、癥瘕積聚等況,可以酌加丹參、䗪蟲、水蛭、郁金等中藥,增強活破瘀、消癥化滯的作用。如果出現經閉、痛經等況,如果屬于瘀的話,可以去掉方劑中的桔梗,加香附子、澤蘭、馬鞭草、益母草等中藥,增強理氣活、調經止痛等作用。回顧府逐瘀湯,它的核心是瘀,因此在臨床上我們必須識別瘀的基本特征。一般來說,府逐瘀湯的瘀特點主要有五點:疼痛,特點是痛如針刺;部的異常覺;志的改變,如憋悶、急躁等;睡眠的異常,如夜睡多夢、不眠、夜不安等;發熱,尤其是“外涼、心里熱”(又稱燈籠病)。當然,舌診也是辨別瘀證的重要參考指標,舌暗紅或有瘀斑都是很重要的指標。總之,府逐瘀湯作為活化瘀最代表的方劑,在臨床中使用非常廣泛。瘀阻滯在的任何一個地方,都會對健康造嚴重威脅。因此,有人說“瘀一去百病消”,而府逐瘀湯在現代臨床中確實能夠治愈百病,是一種真正奇效的良方。只要合理運用,對醫生和患者來說都是非常歡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