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火,脾虛不運是一種常見的中醫證候,其主要癥狀包括口干舌燥、口苦咽干、黃痰粘稠、夜間或早晨明顯加重;食用辛辣食或熬夜容易出現口腔潰瘍和冒痘;大便干燥,幾天才能排便一次;尿呈黃且有重味;晚上或安靜的地方耳朵嗡嗡作響,如同蟬鳴;經常煩躁,一張就渾發熱;經常到腰酸;失眠,整晚都在做夢。舌頭小且亮,沒有舌苔。盡管已經嘗試過補腎清火的藥,火氣在開始時被清除,但幾天后又反復出現,胃口也沒有恢復到之前的好。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是不是沒有找到正確的治療方法?

據經驗,以上這些癥狀是虛火、脾虛不運的表現。據《黃帝經》的指導,我們可以使用封髓丹來治療這種況。封髓丹是一種古方,首次出現在《藥院方》中,其功效為降心火、益腎水。封髓丹的組分包括黃柏、砂仁和甘草。據清代醫家吳謙在《醫宗金鑒》中的描述,封髓丹是固之要藥。另外,清代醫家鄭欽安在《醫理真傳》中指出,封髓丹可以治療一切虛火上沖的癥狀。

那麼什麼是虛火呢?虛火和實火是中醫中相對的概念,兩者產生的途徑有所不同。虛火多源于生,即因為部的虛而產生。虛火的產生有多種原因,包括脾氣虛、脾虛,肝腎虛,真虧虛虛上越等。據李東垣在《脾胃論》中的觀點,脾胃氣虛會導致火上沖,表現為氣高熱煩躁、脈搏強大和頭痛等癥狀。虛火的表現方式有很多,很多醫家認為是因為脾胃氣下陷到腎水中,土氣被水氣阻遏而轉化為火氣,然后上升燃燒全。肝腎虛火旺是一種常見的虛火旺證,常用的知柏地黃丸可以治療這種況。真虧虛、真上越這些況更為嚴重,屬于疾病發展到后期的一種危險病機,治療難度更大。而真虧虛、盛、真不藏的況實際上是虛,表現為畏寒怕冷、腰膝酸冷、大便不固等癥狀,上越的真則表現為口腔潰瘍、咽干痛等癥狀,與其他類型的虛火證候有本質差異。

封髓丹適用于哪種況呢?鄭欽安在《醫理真傳》中描述道:“此一方不可輕視,余常親閱歷,能治一切虛火上沖,牙疼、咳嗽、促、面腫、痹、耳腫、面赤、鼻塞……,而始知其制方之意重在調和水火也……。”結合《藥院方》原文中的描述:“封髓丹,降心火,益腎水。”我們可以得出兩種解釋:一是通過清心火來保護腎水不心火的消耗,二是通過益腎水來清除心火。然而,封髓丹的分黃柏能清除腎中虛火,但并沒有類似黃連能清除心火的功效。蓯蓉溫腎,更類似無地和生地的益腎水作用。剩下的砂仁和甘草并沒有明顯的清心火和益腎水的作用。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理解“降心火、益腎水”呢?

通過對封髓丹的研究和臨床應用的判斷,封髓丹無疑是治療虛火旺的常用方。方中的黃柏是清除腎中虛火的常用藥,再結合五行生克乘侮規律,腎水克制心火,心火克制腎水。換句話說,腎中的虛火是由心火侵襲腎臟引起的。黃柏有苦寒的質,對于清除腎中虛火有很好的效果。蓯蓉甘溫潤,歸腎和大腸經。在方中的作用是溫通津、增強生津的功能,符合《黃帝經》中“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的要求。至于甘草,它不僅可以調和其他藥,還可以調和脾胃,平衡。脾胃是人后天之本,氣的來源,可以輔助砂仁的化津作用。此外,甘草還有瀉火解毒的功效,可以增強黃柏的瀉火作用。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封髓丹適用于肝腎相火妄、心火旺(或心火引肝火)、津被火灼傷、木旺克土、熱和脾虛不運的病癥。需要注意的是,本文僅為以上癥候群提供了治療方向,即《黃帝經》中所說的“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的治療方法因人而異,不應固守一種方法或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