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治病救人的重要工,但俗語說得好,“凡藥三分毒”,幾乎所有藥有一定的毒。不當使用藥可能引發不良反應,甚至危害生命。肝臟是人聚集、轉化代謝最重要的,容易到藥的損害。

肝病,也稱為藥肝,是指由藥引起的肝損傷。輕度的藥肝在停藥后可以自行恢復,但重度的藥肝可能危及生命。藥肝可以發生在原本已經患有肝病的患者上,也可以發生在沒有肝病的健康人上。它可以發生在藥超量或長期使用時,由藥的直接毒引起,也可以發生在正常劑量下,因機對藥的特異質反應(過敏)所致。近年來,藥肝的發生率明顯增加,在我國的肝病中排名第三,僅次于病毒肝炎和脂肪肝病,但由于其臨床表現較匿,往往不容易被發現。

那麼,哪些藥可以引起肝損傷呢?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接的中西藥和保健品超過了30000種,而明確可以引起藥肝的有1000多種。據統計,西藥導致的藥肝約占病例數的60%,常見的西藥有抗生素、降糖藥、抗甲藥、解熱鎮痛藥(用于抗風冒、頭痛等)、抗結核藥、鎮靜藥、抗腫瘤藥、心管藥等。而民間普遍認為中草藥(中藥)和保健品毒較小的觀點實際上是錯誤的,因為它們引起的肝損傷約占病例數的40%,涉及的中草藥達幾十種,常見的有雷公藤、苦楝子、千里、蒼耳子、麻黃、金不換、貫眾等,許多中藥中含有這些分。

肝患者可能出現肝病的任何癥狀。據病程長短,藥肝可以分為急(6個月消退)和慢(超過6個月)兩類,其中急肝損傷占病例數的90%以上,數患者可能發生肝衰竭,危及生命。慢肝損傷病一般較輕。據臨床表現,藥肝可以分為肝炎型、膽淤積型和混合型三種類型。肝炎型最常見,其特征是轉氨酶增高,患者可能會到乏力、胃口差、上腹脹、惡心、嘔吐,隨后出現輕度黃疸,化驗結果顯示轉氨酶增高較膽紅素明顯,嚴重病例可能發展為急肝衰竭,并導致肝昏迷和死亡。膽淤積型以黃疸為特征,患者在起病時可能會有發熱、畏寒、惡心、腹脹、乏力、皮疹等癥狀,隨后出現黃疸,并逐步加深,伴有皮、肝痛等癥狀,化驗結果顯示膽紅素升高較轉氨酶明顯,較發生肝衰竭。混合型相對較見,癥狀介于前兩種之間。藥特異質(過敏)反應導致的藥肝患者通常伴有發熱、關節病、皮疹、細胞增高等癥狀。確診藥肝需要謹慎,需要綜合考慮服藥史、臨床表現、實驗室結果和停藥后的效果,排除病毒肝炎和其他肝病后才能作出。對于暫時未能確診的懷疑病例也要引起足夠的重視,進行積極的治療和追蹤觀察。

目前還沒有特效藥來治療藥肝,預防是關鍵。不要隨意使用藥,避免大劑量、長時間使用藥,減多種藥同時使用;對于過敏質的人來說,更需要格外謹慎,在就診時告知醫生。已經患有肝病的患者、老年人和兒應盡量避免使用有肝毒的藥,因為老年人的機功能退化,兒的發育還未,更容易導致藥肝,如果必須使用肝毒,也應該減劑量。在用藥期間要注意不良反應,如到不適或出現異常癥狀、征,懷疑與用藥有關,應立即停藥,并及時就醫。治療的關鍵是立即停用可疑藥,輕度患者可以在短時間康復,重度患者需要臥床休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常用護肝藥,并視況使用激素和析、人工肝等措施促進藥排除。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科陳慧婷副主任醫師每周一、周三下午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