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對學在中醫中的重要及張仲景的藥對使用方法的深解析

“老師,我一直在研究張仲景的藥對使用況,但有些地方到困。” 小王開門見山地說。

謝老師點點頭,示意小王繼續。藥對學在中醫非常重要,孫思邈在《千金要方·大醫習業第一》中指出,要為一名大醫,必須悉《素問》、《本草》和《藥對》等經典。這里將《本草》、《藥對》、《經方》等等等量齊觀,足見藥對學是本草學與經方學之間不可缺的一門學科。

小王點點頭,示意他理解了這個概念。“藥對學包括藥對配伍、藥對方與藥對組拆三大容,” 謝老師繼續解釋,“藥對配伍是據中藥‘七’理論來研究藥對配伍規律的學問。運用藥對方來拆析、分解前人復方。”謝老師接著又說:“藥對方是發掘前人以二味藥所組的方子及相對應的證候、用法等治療經驗的學問。藥對組拆是藥對拆解學與藥對組合學的總稱。我們據辨證論治的神,在臨床上運用藥對自行組方的學問。因為藥對方是只可增不可減的單位方,它反映了相對應的基因證候。所以中醫復方之研究必須以藥對方為基礎,按照中醫理論思維來研究方證對應的組合規律,才是有效可行的途徑。”

小王記錄著,謝老師繼續解釋,“這些方子反映了前人的治療經驗,包括對應的證候、用法等。通過研究這些方子,我們可以了解中藥的應用歷史和效果。更為重要的是,藥對學不僅對藥的研究重要,還影響到臨床實踐,” 謝老師補充道,“在臨床上,我們需要靈活運用藥對,據患者的實際況來合理搭配藥,制定有效的治療方案。只有深研究藥對學,才能在臨床上運用自如,提高治療的效果。”

張仲景的藥對使用

小王接著說:“謝老師,我讀了《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但有時候覺得張仲景的藥對使用方法似乎很嚴謹,我怎麼能明白這其中的涵呢?”謝老師微微一笑,開始解釋。

"小王,你提出的問題很有深度。張仲景的藥對使用方法的確嚴謹,但也充滿了智慧。如桂枝甘草湯是辛甘化之方,治虛之心下悸;而芍藥甘草湯則是酸甘化之方,治虛之腳攣急。兩藥對方僅是一味之變,方義便大相徑庭。若將兩藥對相合,再加姜棗這一藥對,就為調和營衛、燮理的桂枝湯了。"

小王心中豁然開朗,他到自己益匪淺。謝老師接著又說:"再如枳實芍藥散是治“產后腹痛,煩滿不得臥”的氣滯瘀證,而枳湯則治“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盤,水飲所作”的氣滯飲證。這也是一味之異,卻映了氣與氣水兩種不同的病機!"

小王點點頭,繼續記錄著老師的話。老師接著說:"張仲景更嚴就是,即使藥對相同,若是劑量、劑型不同,或者在藥材上取生、取干、取的不同,仲景就給予不同的方名以示區別。"

小王好像發現新大陸一樣!謝老師接著又說:"如姜與夏這一藥對:小半夏湯以‘半夏一升,生姜半斤’;生姜半夏湯以‘半夏半升,生姜一升’;半夏干姜散以‘半夏干姜等分’杵為散劑。三張藥對方都各有其適應證。這些奧,臨證若不細心味是難以知曉的。"

小王仔細思考著,他漸漸明白了中醫的深奧之。"老師,您真是太有見識了。我會好好消化這些知識,提高自己的臨床水平。" 小王激地說道。

謝老師微笑著拍了拍小王的肩膀,鼓勵道:"小王,你是一個聰明而努力的學生,我相信你將來會為一位出的中醫師。記住,中醫是一門終學習的藝,不斷鉆研,不斷實踐,才能更好地幫助患者。"

小王激地點頭,心中充滿了信心。他決心繼續努力學習,探索中醫的奧,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

在這個安靜的中醫館里,知識的火花在師徒之間閃爍,傳承著中醫千年的智慧。謝老師和小王,一個是傳統的守護者,一個是年輕的接班人,共同譜寫著中醫的未來。

附:張仲景的主要藥對方劑包括梔子豉湯、梔子干姜湯、桂枝甘草湯、芍藥甘草湯、甘草干姜湯、甘草麻黃湯、干姜附子湯、大黃黃連瀉心湯、桔梗湯、赤石脂禹余糧湯、瓜散、半夏麻黃丸、半夏干姜散、生姜半夏湯、小半夏湯、大黃甘草湯、枳湯、澤瀉湯、枳實芍藥散、橘皮湯、百合地黃湯、百合知母湯、百合子黃湯、百合石散、灰散、葶藶大棗瀉肺湯、赤小豆當歸散、栝樓牡蠣散、豬膏發煎、硝石礬石散、薏苡附子散、葵子茯苓散、蜘蛛散、大烏頭煎(礬石丸、頭風散、紫參湯、麻黃醇酒湯、紅藍花酒、外臺走馬湯、小兒疳蟲蝕齒方)。

附《傷寒證型》總結,2023年10月清晰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