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玉綱老師的《楊澄甫85拳架進階修煉》系列課程已經開啟!這個課程由8個分課件組,每周二在《一極課堂》上發布一個課件容。每節課程都有自己獨立而又切關聯的主題,圍繞著如何進階修煉展開,介紹研究果并提供對拳架修煉的指導。這個課程的整設計和拳學悟將使每位同學在結業時益匪淺。驚喜不斷,頂峰近在眼前,進階之路就在腳下!

第二節課的主題是太極拳的松就是松開頂勁。在學習太極拳時,首先要學會松開頂勁,因為沒有松開頂勁就很難領會太極功。那麼,什麼是太極拳的松呢?我認為太極拳的松就是松開頂勁。那麼什麼是頂勁呢?頂勁是人為了抵抗地球引力而保持平衡運所產生的一種力量。頂勁與地球引力是相反的,它們互相對抗。舉個例子,嬰兒剛出生時的頂勁并不完整,雖然能胳膊和蹬,但脊柱還沒有完全發育,連脖頸都很,所以媽媽抱他們時要小心托住他們的頭部。常言道“三翻六坐八爬”,寶寶大約一歲時,由于骨骼的支撐力,他們初步形了完整的頂勁,才能搖搖晃晃地走路,隨后逐漸形了一種自然的本能,備調節平衡的能力。同樣,宇航員在宇宙空間站中于失重狀態,也就失去了頂勁,所以會漂浮起來。但當他們返回地球時,雖然剛從返回艙出來時手可以揮,腳可以抬起,說明局部的頂勁恢復得比較快,但他們還不能站起來,因為整的頂勁還沒有恢復,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地球的引力環境。

那麼什麼是松開頂勁呢?松開頂勁就是在地球引力下,通過減小頂勁來打破原有的平衡狀態,進而建立新的姿勢和平衡狀態,比如從直立姿勢變為下蹲姿勢。當然,這種狀態的變化是態、緩慢、連綿不斷、千變萬化的。松開頂勁時,的結構應該呈現出骨節松開的狀態,筋(腱韌帶)繃起來的狀態,以及和松并存的狀態。骨節松開和筋繃比較容易理解,但和松是指姿勢用力收),運不用力(松)。這個說法需要仔細思考和解釋。徐洋醫生從解剖學和生力學結構的角度,詳細論述了太極拳習練與的關系,并提出了嶄新的觀點來解釋拳架結構問題,使人們耳目一新。徐醫生的主要觀點可以簡要概括如下:第一,可以分為兩類:姿勢(張力)和運(相位)。姿勢主要用于抵抗重力,其纖維主要由慢纖維(紅)組,這種纖維有耐疲勞的特點,并且激活閾值較低,即在發運時比運更快。而運主要用于驅,其纖維主要由快纖維(白)組,這種纖維與速度和發力有關,但不耐疲勞。從的分布來看,姿勢分布在人關節的深層,因此也被稱為深層,而運被稱為淺層。第二,強化姿勢有助于形穩定的生力學結構,這關系到太極拳的結構力和整力。耐疲勞有利于維持這種結構,而整力則有渾厚和連綿不斷的特點。第三,太極拳的站樁和慢練方式本質上是靜態抗重力的姿勢控制訓練,主要涉及姿勢的參與,姿勢纖維有耐疲勞和反應快的特點,這對武技擊非常有利。太極拳的“用意不用力”,在站樁或慢盤拳架時只需要通過“用意”來維持姿勢的運化以對抗重力,然后自然訓練到姿勢,同時“不用力”則抑制了運的使用。由于人脊柱的核心群是姿勢,位于脊柱深層,它驅脊柱關節時有較小的力臂,因此只需要輕微的運就可以引四肢產生大幅度的作。同時,由于姿勢纖維有低閾值和快速激活的特點,這兩個因素結合起來可以大大提高反應速度。在“四兩撥千斤”的招式中,“撥”的目的是改變對方力的方向,“四兩”指的是我方姿勢的控制力量,“千斤”指的是對方運產生的力量。通過脊柱旁的姿勢控制,其行小而準,且有良好的耐力,因此很容易用“四兩”的力量將對方的力量轉移,使其落空。

綜合徐洋醫生的觀點,太極拳的練習確實需要練和力量。然而,所練習的主要是姿勢,而力量主要是姿勢的慢纖維的耐力。徐醫生的觀點可以從人解剖學和生力學結構的角度得到解釋,是科學且有說服力的。人是一個有機,意識、神經、氣、經脈、骨骼、筋之間有協同作用,否定的功能并認為只有骨頭才是練拳的,只是練的觀點是不符合常理的。想象一下,如果沒有的收功能,恐怕連眨眼皮的作都無法完。所以,為了能夠松開頂勁,我們需要理解太極拳的原理和方法,從最簡單、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無極樁功架和功態運化開始悟。無極樁的基本功架是兩開立與肩同寬,兩腳全掌平地,腳尖朝正前方;兩臂自然垂放在兩側,雙掌舒展;微閉,齒輕合,舌平放;虛領頂勁,凝神靜氣,目視前方。無極樁的基本功態是指無極樁功架的兩種姿勢,即直立姿勢和下蹲姿勢(膝關節角度為135度左右)的反復替的態運化過程。從直立姿勢運化到下蹲姿勢的功態(兜盆)時,由上而下緩慢下沉,需要斂神意,在腰骶關節產生意。通過微收下頜來改善頸部曲度;通過收、背部直、肩膀放松來改善部曲度;通過用力支撐腰部、放松骨盆和收尾閭來改善腰部和骶部的曲度,從而使脊柱的S形曲度上下展。通過腳趾抓地、屈膝下降至膝關節角度約為135度,形髖、膝、踝關節的折疊狀態。同時,氣從四肢末梢收斂至丹田。這就是松開(減小)頂勁的過程,然而在松開的過程中,要以虛虛地領住頂勁的方式,放任地球引力牽引下降,這是一種蓄神、蓄意、蓄氣、蓄力、蓄勢的態過程。

從下蹲姿勢運化到直立姿勢的功態(傾盆)時,由下而上緩慢上升,需要外放神意,在腰骶關節產生意來頂腰豎脊以恢復脊椎的S形自然曲度,同時引骨盆后傾、提直膝、放松腳趾、平鋪下撐踏地來改變髖、膝、踝關節的折疊狀態。同時,氣從丹田運行至四肢末梢。這就是通過增加頂勁來對抗地球引力,使上升的全過程。這是一種發神、發意、發氣、發力、發勢的態過程。

人們常常比喻人脊柱為龍,為虎。而無極樁的蓄發替的運化態則像是龍盤虎踞和龍騰虎躍。人們也常常將人脊柱、兩臂和兩比喻為五張弓(我認為加上兩手和兩腳為九張弓更為合適)。無極樁的蓄發替的運化態則像是張弓發勁,放箭出去。王壯弘先生常常用老子的“上善若水”來形容和闡釋太極拳的水特點,強調行拳如流水,要被不要主,要重量不要力量,要流不要移。而無極樁的蓄發替的運化態則更像大海的落,落時前浪隨后浪悄然退去,起時后浪推前浪,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松開頂勁只是一種手段,不是目的。從太極拳武較技的角度來看,松開頂勁的目的是為了獲取對手的能。從理學的角度來看,獲取能的途徑是將重力勢能轉化為能,將彈勢能轉化為能。能是指因運有的能量,重力勢能是指被抬高而有的能量,彈勢能是指發生彈形變的各部分之間因彈力相互作用而有的能量。能量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重力勢能和能可以相互轉化,彈勢能和能也可以相互轉化。舉個例子,蹦床運中,當人落到蹦床上時,重力勢能就會轉化為彈勢能;當蹦床將人彈起時,彈勢能就會轉化為重力勢能和能;當人在空中上升時,能就會轉化為重力勢能;當人在空中下降時,重力勢能就會轉化為能。在無極樁的兜盆和傾盆的替運化過程中,重力勢能和能相互轉化,彈勢能和能也相互轉化。從傾盆到兜盆的過程是能轉化為彈勢能的過程,從兜盆到傾盆的過程是彈勢能轉化為能的過程。

總之,無極樁的態運化是太極拳運的基本單元。每個太極拳套路中的招式都是由一個或幾個樁組的,不同招式之間的運化和轉換實際上就是不同樁型之間的轉換。因此,如果我們理解了無極樁運化的機理、方法和規律,并能夠悟到頂勁的松開和加大的覺,那麼我們就可以將這些悟帶到拳架和推手訓練中。太極拳雖然變化多端,但其原理是統一的。正如古人所說:“說松文章千萬篇,解其真諦不多見。”松開頂勁是太極拳的本源,它能幫助我們開迷霧,見到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