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被譽為四時神藥,它有廣泛的作用,但最主要的是以祛為主。如果你乏力,臉上出油,里黏膩不爽,食不振等,可以使用茯苓來祛。很多祛的方子都會用到茯苓,可以說茯苓是祛藥的代表。

在中醫眼里,氣就是流不通的水。由于氣無法流,必然會阻礙氣機的正常運行。氣機不暢常常會引發腹脹、腹痛等問題。在這種況下,如果使用茯苓結合一些行氣理氣的藥來調理,效果會很好。

醫圣張仲景是如何祛的呢?他在他的著作《金匱要略》中提到了一個方子,名為“外臺茯苓飲”。這個方子的分包括茯苓、黨參、白、陳皮、枳實、生姜。茯苓可以祛,它通過膀胱排出氣。首先將氣引到膀胱,然后隨著尿排出外,這就是茯苓的功效。陳皮和枳實則用來行氣,因為脹就意味著氣機阻塞,所以陳皮和枳實可以讓氣機運起來,幫助調理因氣滯引起的腹脹等況。黨參和白都被廣泛認知,黨參可以健脾益氣,白可以健脾燥,這兩者都可以幫助提升脾胃的功能,因為氣歸結底還是與脾胃的問題有關。茯苓本也有健脾的功效,可以幫助提升脾胃的功能。如果脾虛不是很嚴重,單用茯苓就足夠了;但如果脾虛非常嚴重,這時就需要黨參和白來協助治療。最后,生姜有溫,可以散寒氣和氣,同時溫暖脾胃,讓胃覺暖呼呼的,從而增強脾胃的運化能力。

簡單的幾味藥了張仲景的“外臺茯苓飲”,這個方子主要圍繞茯苓展開,適用于調理有寒、舌苔白膩、水,經常出現腹脹等況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