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導讀:艾灸是一種通過過諸經來治療各種病邪,使得到康復和長壽的方法。然而,為什麼許多初學者很難門,艾灸效果不明顯呢?多半是因為被以下問題困擾。以下是一些常見問題及解答。
Q1:虛易上火的人,可以艾灸嗎?或:艾灸后出現上火癥狀,該怎麼辦?
南島:這是許多艾灸初學者擔心的問題。我們首先要搞清楚,提問者是在艾灸還是在烤。如果是烤的話,灸會燙,皮會變紅,艾熱停留在表面不能進。烤引起的不適,不是艾灸導致的。真正進行艾灸時,灸的覺很好,即使出現上火覺,癥狀一般比較輕微,如口、嚨不適,通常不需要調理,自己會好轉。常見的三種況容易出現灸后輕微上火覺,分別是虛、腹部瘀堵和艾條質量差。虛多見于中老年人,艾灸并非為了給加熱,而是調節神。人自帶滋功能,許多人在艾灸時口水會不停分泌,這是啟滋的表現之一。堅持足夠長時間的艾灸,有能力滋潤自。如果氣嚴重不足,剛開始艾灸時,可以選擇一些輔助滋的位。經驗表明,三、太溪、關元等位效果很好。如果灸燙,那是在烤,不要這樣做。
Q2:可以每天艾灸嗎?會不會耗氣?
南島:可以每天進行艾灸。對許多人來說,每天維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消耗的氣大于修復,時間一長,肯定會虛弱。治療的方法不是等到病嚴重再治療,而是每天艾灸,維持健康狀態。艾灸不會白白灸掉一艾條。如果出現不適或者偶風寒,每天艾灸可以幫助快速恢復正常,防止小病遷延不愈,形病,甚至導致大病。對于患有長期慢病的人來說,艾灸可能是最后的希。艾灸可以治療各種病癥,特別適用于陳年痼疾,艾火溫和,能夠通經脈,治療三病。對于這些人來說,每天艾灸可能還不夠,必要時需要多同灸,加快見效。每天艾灸不一定會耗損氣。重要的是避免烤。另外,使用什麼材料做艾灸熱源也很重要。最好的熱源是陳年純艾絨燃燒時的熱,溫暖如寒冬的暖,容易被吸收,并迅速轉化為人的氣。艾熱在經脈中運行時是自的正氣,不會引起不適。使用金屬片作為熱源,會引起熱和不適,經脈會傷,需要額外的氣修復,導致人到煩躁和虛。因此,選擇優質的陳年艾絨進行艾灸是最好的。
Q3:晚上可以艾灸嗎?什麼時間艾灸最好?
南島:從一天的時間來看,上午是最好的艾灸時間。隨著太升起,人的氣也在升,上午艾灸有助于氣的升發,因此是最佳時間。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每天上午灸,即使晚上灸,堅持下去也會有良好的效果。長時間晚上艾灸需要注意兩點,首先不要影響睡眠,每個人的點不同,盡量不要超過該點進行艾灸。其次,艾灸后可以掃幾分鐘足三里,幫助降氣,減太晚艾灸導致的失眠。一年四季中,三伏天和三九天是最佳的艾灸時間。三伏天是每年夏末秋初,通常持續30到40天。這段時間天氣炎熱,雨水多,人的氣化功能增強。在三伏天進行艾灸,可以排除深層的寒,艾熱被吸收后轉化為人長期使用的氣。三九天是每年冬至后的27天。這段時間天寒地凍,人的氣斂。在三九天進行艾灸,可以補充人的正氣,對深層病灶有明顯改善作用。三伏天和三九天是治療慢病和改善質的最佳時機。在這些日子里,最好能每天艾灸,保證艾灸時間和灸量充足,以充分利用這難得的良機。
Q4:艾灸后多久可以洗臉、洗澡?
南島:艾灸后一般建議避免水和寒冷刺激2小時。然而,我們可以做進一步的思考:艾灸后多久可以洗澡,一頓飯吃幾碗才算飽,一次艾灸多長時間,這些問題聽起來差不多嗎?答案應因人而異,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即使是同一個人,也有時胃口好,飯量大一點。艾灸后多久可以洗澡,取決于個人的反應。有些人灸完后會到寒冷,渾發抖,這種狀態甚至可能持續幾天,這幾天不應該洗澡。而有些人只是點燃艾條灸了5分鐘,然后就沒有特別的覺,是否還需要嚴格遵守兩個小時的標準呢?關鍵是據自己的覺,灸得越多,覺會越敏,是否可以洗澡會非常清楚。
Q5:月經期間可以艾灸嗎?會加大量嗎?
南島:許多人認為月經期間不能艾灸,因為艾灸會增加量。他們的思路大如此:艾條點燃是熱的,艾灸就是給加熱,熱會加快循環,因此月經期不能艾灸,否則會增加量。這種觀點是站不住腳的,特別是“艾灸就是給加熱”這種錯誤的想法。艾熱作為一種外部能量,被吸收后,會迅速轉化為人的氣,同時伴隨著熱。然而,人的氣在循環時既可以產生熱,也可以產生非熱。例如,在同一個位進行艾灸,一開始可能到熱的覺,但隨著灸的進行,可能會出現冷的覺。熱和非熱都是經脈氣循行時自然產生的,如果說熱是由于艾熱的傳播,那麼冷就無法解釋了。因此,艾灸應被理解為為補充能量,而不是加熱。只有正確理解艾灸的原理,才能在實踐中取得良好效果。月經期可以進行艾灸,原理是一樣的。在經期往往會流失一些經,容易到疲勞和氣不足,此時進行艾灸可以及時補充正氣,改善心狀態。對于患有婦科問題的來說,月經期不僅可以進行艾灸,而且應該抓住機會,多進行艾灸。擔心艾灸會增加量的問題是多余的。實踐證明,艾灸可以治療崩和經量過多。灸白可以補脾,增強脾經的氣功能,從而止。灸脾俞、章門和肚臍等位也可以止。
Q6:艾灸會對產生負面影響嗎?哪些人不能進行艾灸?
南島:符合規范的艾灸不會對人產生負面影響。規范的艾灸是指在施灸之前判斷被灸者是否適合艾灸,判斷標準有兩個:排除艾灸忌癥后,如果被灸者有灸(灸的地方不燙),可以放心進行艾灸。總是擔心艾灸會對產生負面影響的朋友,其實是對灸理解不夠深。灸不僅僅是灸的地方不燙。想一想,點燃的艾條溫度很高,與皮很近,為什麼灸的地方不會到燙呢?有時灸的地方甚至變得更白。答案很簡單,艾熱被主吸收,運送到需要的地方,伴隨著熱。然而,人主吸收艾熱時,的神明還在工作,能夠指揮獲得能量。人天生有這種自我修復的能力,艾熱進的方式是人主吸收的,因此不會對造傷害。月經期也可以進行艾灸,道理是一樣的。在經期,通常會流失一些經,往往到疲勞和氣不足。進行艾灸可以及時補充正氣,改善和心理狀態。如果平時有婦科問題,經期更是增強排除外邪能力的最佳時機。因此,可以說,平時有婦科問題的在月經期不僅可以進行艾灸,而且應該充分利用這個特殊時期,多進行艾灸。至于擔心月經期艾灸會增加量的問題,是多慮了。我們在實踐中遇到過崩和經量過多的,通過艾灸進行治療。灸白可以補脾,增強脾經的功能,從而止。實踐證明,灸脾俞、章門和肚臍等位也可以止。
Q7:艾灸見效慢,怎麼辦?
南島:通常況下,艾灸有灸,見效較快;沒有灸,見效較慢。灸分為熱灸和非熱灸。許多人說的“沒有灸”指的是沒有熱。然而,這種說法局限了灸的類型。如果你自己或被灸的地方出現非熱灸,即被灸的地方不燙,但其他地方出現疼痛、脹痛、麻木、等覺,那麼恭喜你,你的很好地利用了艾熱,及時發現了潛在的病灶。這些非熱灸越劇烈,說明正邪之爭越激烈。如果能夠增加灸量,往往效果立竿見影。而沒有明顯覺的非熱灸,如灸不燙,沒有其他熱或其他覺,可能會讓人到不舒服。對于自己進行艾灸的人來說,往往容易換灸點。換灸點并不是不可以,但是效率上會有所降低。因為在一次艾灸過程中,換點越多,效果越差。如果天天進行艾灸,最好每天灸同一個位。這樣做的目的是給一個節奏,類似于定時進餐,到了“灸點”進行艾灸會到舒適。然而,堅持這樣的原則并不需要刻意強求。每天的狀態都會有所不同。比如昨天不小心淋雨,有點低燒,平時灸肚臍,今天是否可以換灸大椎來退燒呢?答案是完全可以,而且是非常推薦的!首先要理好短期的不適,才有能力清理長期積攢的“伏邪”。最后,許多人艾灸的效果不明顯,并不是因為沒有堅持艾灸,也不是因為沒有守住位進行艾灸,而是沒有注意艾灸后的休息和保養。艾灸后最好的保養方法就是多休息。如果睡不著,閉目養神也是很好的保養方式。最忌諱的是艾灸后熬夜、緒波、喝冷飲。如果繼續這種行為,就不要抱怨為什麼艾灸了很久,狀況還沒有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