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象揭示了泰丸無效的原因及替代方案
在我們理解并分析舌象之前,先來了解一下泰丸。泰丸是明代《韓氏醫通》中的一種藥,由黃連和桂兩味藥組。黃連的作用是降低心火,而桂則能將漂浮的火歸于腎,從而實現心腎的相互融,改善上熱下寒的癥狀。然而,為什麼有些人使用泰丸后并沒有見到效果呢?通過分析舌象,我們可以明白這些人的真正病因,從而找出問題所在。
首先,舌頭整呈胖大的狀態,舌尖發紅,這表明上焦心肺存在火熱的況。然而,舌上有厚厚的膩苔,這說明下焦腎臟存在寒冷的問題。因此,上熱下寒的癥狀明顯存在。
其次,舌頭胖大的同時,兩側還有明顯的齒痕,這就是所謂的齒痕舌。這是氣過重、脾虛的典型表現。然而,這只是我們能夠用眼觀察到的外在問題,在還存在著什麼問題呢?
人分為上、中、下三焦,分別是上焦的心肺、中焦的脾胃、下焦的腎膀胱。無論是上焦的心火下降給腎,還是下焦的腎水上濟于心,都需要經過中焦脾胃這個通道。如果這個通道被堵塞了,上熱下寒的問題就會出現。而泰丸只包含兩味藥,只針對上熱下寒,并沒有調和脾胃的作用。因此,對于有脾胃問題的人來說,使用泰丸當然不會見效,反而可能加重病。
在臨床上,更常用張仲景的甘草瀉心湯來加減,專治上熱下寒中焦不通的問題。這個方劑包括炙甘草、生姜、大棗和人參,能夠強健脾胃,恢復中焦脾胃的正常運轉。同時,半夏可以燥化痰,導熱下行,黃連和黃芩則能清熱瀉火,清除上焦的火熱。這個方劑通過清除心火、調和脾胃,以及溫養腎水的作用,簡練而妙地解決了中焦不通導致的上熱下寒、口腔潰瘍、大便溏瀉、脾胃虛弱和腹脹打嗝等問題。然而,對于虛火旺的人來說,這個方劑可能不太適合。因此,建議在中醫師的指導下,據個況進行個化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