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是一種由多種因素導致的疾病,包括基因、生活方式和周圍環境中的各種因素,它們都可能增加患癌的風險。研究表明,通過消除或降低生活方式和環境風險因素的暴,可以避免1/3到2/5的患癌可能。因此,了解致癌對于癌癥預防非常重要。

然而,有關致癌的信息在網絡上非常混。一些文章使用夸張的標題嚇唬人們,比如“這個東西吃了必得癌癥”“這些致癌食,你吃了幾種”“不看后悔,全家人得癌癥就是因為接了它”等等。這種況讓人們很難判斷信息的真實

實際上,致癌確實存在。最可靠的致癌清單來自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2020年11月27日,IARC對致癌清單進行了更新,將致癌分類標準由原來的4類5組簡化為3類4組。這個清單包含了1023種致癌,其中1類致癌121種,2A類致癌89種,2B類致癌315種,3類致癌498種。1類致癌對人有明確的致癌,2A類致癌很可能對人產生致癌,2B類致癌可能對人有致癌,3類致癌目前尚無法確定是否有致癌

在致癌清單中,一些常見的致癌包括黃曲霉毒素、苯并芘、煙、酒、檳榔果、咸魚、加工類和紅等。黃曲霉毒素是已知最強的生致癌劑之一,主要存在于發霉的花生、谷、玉米和帶苦味的堅果中。苯并芘是一種有機化合,通過煤、木炭、枯木、野草的燃燒以及高溫烹調食等方式產生。檳榔果是被列為1類致癌質之一,與口腔癌的發生切相關。咸魚和加工類以及紅也被歸為致癌清單中的質。

然而,我們應該理對待致癌。僅僅是接到致癌,并不意味著一定會患上癌癥。致癌的分類并不是據其致癌能力強弱,而是據其致癌證據的確鑿程度。此外,致癌要導致癌癥,還取決于接量、接頻次以及接累積時間等因素。因此,在對待致癌時,我們應該盡量避免接,或者減量。

而言,癌癥的發生是由傳、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了解和理對待致癌,可以幫助我們減癌癥的風險。我們不應該過度恐慌,而是要據實際況進行飲食和生活上的調整,以保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