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經常會遇到患者對自己的病敘述不清的況,主要有幾種況:一是病位不清,患者覺從頭到腳都不舒服,部、腹部以及各個關節都有癥狀;二是病難辨,例如對寒溫的好惡不定,有時喜歡溫暖,有時喜歡涼爽,有時似乎都能承;三是病因不明,無法確定病因是外引起還是傷、七所致。例如,素心氣不足的人就會多汗,總是說自己容易冒出汗。面對上述況,我認為醫生應該從主要癥狀手進行辨證,當然這個主要癥狀是醫生通過患者繁雜的敘述快速分析并綜合歸納得出的,但首先要明確這是患者的主觀意識,并且可以接或者是患者主指出的。但如果最后無法確定病位和病機,那麼可以從改善患者質,調整臟腑機能手,也能達到同樣的治療效果。舉個例子說明如下:

一、從主癥手:患者趙某,,54歲,患有高10多年,但病不穩定,有時正常,有時高達200mmHg。經常口中多涎水,飯后脘腹脹。最近一周,涎沫中帶,耳朵里有清水流出,耳痛、眩暈,便,手足不溫。脈搏快,舌頭發紅,口中多津。初步觀察,這個病例的病不太明確。多涎、耳朵里流清水、飯后脘腹脹、手足不溫,這些癥狀是寒證、虛證的表現,但涎沫中帶、耳痛、便、脈搏細數、舌頭發紅,又是虛化火的表現。應當首先考慮后者的病機。治療方法可以采用滋清熱、平肝潛的方法,待病緩解后再進行健脾利的治療。方劑包括木香10克、夏枯草10克、花10克、黃芩20克、牡丹皮10克、地骨皮10克、白薇10克、知母10克、生石膏30克、枳殼10克、柴胡1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生甘草10克、茜草10克、生山楂10克、蟬10克、紫花地丁30克。

二、從手:患者展某,患有眩暈8年,發作時頭暈、沉重疲乏,全出汗,每次眩暈可以持續1分鐘。就診時,沒有眩暈癥狀,舌苔薄白微膩,脈搏沉細小。這個病例僅在發作時有癥狀,平時和正常人一樣。眩暈雖然是主要癥狀,但是只是標志癥狀。引起眩暈的病機,包括寒熱虛實以及病位,很難確定。因此,除了治療標志癥狀之外,治本的方法是調理臟腑機能以改善質。方劑包括柴胡10克、桂枝10克、龍骨30克、牡蠣30克、浮小麥30克、生甘草10克、生芪15克、陳皮10克、茯苓15克、石菖10克、郁金10克。其中,柴胡是治療證中“口苦、咽干、目眩”等主要藥,《傷寒論·辨病脈證并治》中有記載。石菖、郁金有芳香化、開竅的作用,可以治療頭暈、沉重。生芪、龍骨、浮小麥可以養心氣并斂汗。生甘草可以調和各種藥,并且有健脾和中、化的作用。據現代藥理研究,柴胡、菖可以舒張平,有解痙止眩的功效。黃芪、龍骨中含有微量元素硒,可以改善質。甘草對心有保護作用,并且可以止痛。這些藥的聯合使用可以改善心腦胃腸功能,增加供量并止眩。理這個病例的原則是既使用張仲景的柴胡桂枝湯調理肝膽,又使用黃芪益氣、菖開竅醒神,希患者的病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