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骨關節炎,又稱膝痹、鶴膝風、歷節病、骨痹、痛痹、癖痹等,是中醫痹癥范疇的一種疾病。早在《經》中就提到了這個疾病,指出“風寒三氣雜至,合而為痹”。歷代醫家的著作中也有多次提及到這個疾病。膝痹的發生原因主要有因和外因兩個方面。因是由于肝腎不足、氣虧虛,外因則是由于外邪、風寒邪阻塞經絡,導致氣運行不暢,絡脈痹阻不通,勞損外傷等。據中醫的理論,膝痹的病機主要是經絡痹阻,氣失和,或因風寒熱,或因痰癖等,其癥狀在肢上表現為疼痛、麻木,活限。

關節炎主要是由氣虛、虛、虛導致,但老年患者同時兼有虛的況也很常見;實證主要表現為癖、、痰、氣滯;病位主要在腎、肝、脾三臟。目前中醫在治療膝痹病上主要采用藥服外用的方法。服中藥注重補益肝腎,通過辨證論治,運用舒筋活絡、通利關節、活止痛、補益肝腎等治法;而中藥外用則是將有活化瘀、散寒止痛、溫經通絡止痛的中藥直接作用于患局部。

運用補腎活方進行治療膝骨關節炎可以改善臨床癥狀。中藥新藥圣愈湯合五菩散加減治療膝骨關節炎合并炎的效果顯著,可以快速改善患者的膝關節功能。對于肝脾腎虧虛為主患者,加之患者到風寒邪的侵襲,臨床治療中以益氣補、健脾通為主,輔以祛風、散寒、活的中藥材,可以提升臨床治療的效果。中藥服治療膝骨關節炎應以補益肝腎為主,活止痛,祛風散,方可取得良好的療效。中藥外治法作為一種骨傷科傳統的治療方法,在中醫治療方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通過局部外洗,并借助熱力,使藥直接作用于膝部,大大增強了通絡止痛溫經散寒的功效。

綜上所述,中醫外治療法可以顯著改善膝骨關節炎的臨床癥狀,簡便易行,安全有效,容易被患者接,臨床應用廣泛。由于癖阻在膝骨關節炎的病因病機變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中醫外治方面應特別注意活化癖、通絡止痛。古代中醫文獻對膝關節骨關節炎的描述雖然與現代西醫的骨關節炎病名不完全相同,但其中的相關容對于臨床治療提供了一定的借鑒。中醫治療膝骨關節炎主要從虛、邪、癖三個方面手,并提出了病在絡脈的觀點。治療上強調活化瘀、祛風除、補益肝腎、通絡止痛等治療原則。明清時期的醫家進一步深化了對于癖理論的探討,并提出了久病絡的理論,將活化癖、宣通經絡等作為治療的核心原則。從中可以看出,中醫外治療法對于膝骨關節炎的治療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