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一則醫案引起了我的注意,是關于一位名士的患者。這位患者因為長期困擾的腹痛問題前往一家中醫診所求診。帶著一份腸鏡檢查單,告訴中醫師在當地一家醫院拍的片子顯示沒有異常,醫生說沒有病。中醫師看了片子后也確認沒有發現任何異常。然而,林士并不接這個答案,堅稱自己非常不舒服,怎麼可能沒有病呢?緒激不已。中醫師見狀,安說很多病儀是檢測不出來的,所以中醫要辨證治療。隨后中醫師詢問是否有的癥狀表現。林士描述道,每天都到腹痛,疼痛的位置不固定,覺像是在穿梭。還經常出現腹瀉,腹瀉時伴有鼻涕狀黏和疼痛,間隔時間大概在十天半月。還說自己不敢吃涼的食,吃蔬菜水果會更加疼痛,天涼的時候癥狀更加嚴重,到渾無力,越來越瘦,甚至有悲觀的緒。最后,中醫師得出結論,認為的癥狀主要是由力過大和緒不穩造的胃腸功能紊。中醫師開了藥并叮囑好好吃藥,問題不大。至于開了什麼藥以及林士的狀況是否改善,文章沒有提及。

然而,對于林士的病,我們是否可以接這樣的解釋呢?究竟的病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呢?如果我們是中醫師,我們會如何理這種況呢?讓我們重新審視一下林士的幾個癥狀:每日腹痛、經常腹瀉、腹瀉時有疼痛且帶有鼻涕狀黏、天涼更嚴重、日漸消瘦、虛弱渾無力、緒悲觀。這些癥狀非常復雜,因此我們需要進行辨證論治。在中醫治療中,辨證論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位醫生不能進行辨證論治,那他絕對不是一個好醫生。因此,如果你去找中醫看病,對方不走辨證論治這條路,那我建議你盡快離開,因為對方不是一個好中醫,無法治好你的病。

中醫的辨證論治是一門非常深奧的學問,它是據癥狀來進行判斷的。不同的癥狀背后所包含的信息也是不同的。以林士的癥狀為例,的腹痛和腹瀉有疼痛,我們需要先判斷是虛證還是實證。據中醫的八綱辨證方法,我們可以從寒熱來判斷。如果按腹痛或者用熱水袋暖一會能緩解癥狀,那一定是虛證。反之,如果無法緩解,也不一定就是實證。在這種況下,我們可以延長按的時間或者加長暖水袋的時間,觀察是否會有所緩解。據經驗,虛證的癥狀一般會有所緩解。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可以確定林士的病屬于虛證。進一步觀察,腹瀉時有黏,說明腸道可能存在炎癥。對于這一點可能會有人到困,認為寒和炎癥是矛盾的。然而,在中醫中,寒往往代表著功能的停滯。當脾胃功能下降時,的津就會減,從而產生虛熱。這就好比沼氣池的原理,當沼氣池封閉不通風時,會產生熱量。同樣地,當胃腸功能不佳時,就會產生虛熱。因此,林士的病可以歸為寒證。

針對林士的病,可以考慮使用附子理中湯和赤小豆當歸散進行治療。附子理中湯的分包括人參、干姜、炙甘草和白。附子可以振、全機能并破寒,從而增強氣。紅參可以將氣收斂到腹腔,參與消化吸收。炙甘草有保水的作用,白則有祛的效果,生地可以補充津。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單獨使用理中湯,因為林士本有熱在。如果單獨使用理中湯,很可能會導致疼痛加重。因此,可以考慮加黃連,黃連有清熱的作用。赤小豆當歸散是另一種治療虛熱的方劑,可以清除局部的虛熱。

此外,文章提到林士的病是由力過大導致的胃腸紊。然而,這種說法并不準確。實際上,中醫將這稱為肝經挾胃。通過把脈,中醫師可以準確地判斷一個人是幾天前生病的。例如,如果我給你把脈,我可以知道你是一天前生病的,或者兩三天前剛剛病了一場。這是因為左手關脈代表肝膽,右手關脈代表脾胃。因此,如果一個人的左手關脈沉弱,而右手關脈正常,那麼代表他傷了肝膽,脾胃尚未到傷害。然而,如果兩個關脈都沉弱,那就表示既傷了肝膽又傷了脾胃,病持續的時間相對較長。綜合來看,如果我們遇到林士這種況,可以從以上幾個思路來治療。

最后,我們提出一個問題,看看醫友們是否知道。秋天來臨,我們應該養護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