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癰是指盲腸或闌尾及其周圍的炎癥。盲腸位于大腸的右下腹角,闌尾則是盲腸下方的管狀結構。由于盲腸和闌尾的形狀像袋子,所以糞便、果核、發等質容易滯留并引發發炎,若存在化膿細菌,則會形膿腫,即腸癰。這種病常見于15歲至25歲的年輕人。初起時,右下腹會突然出現劇痛,溫升高至39℃至40℃,有時會出現嚴重的腹痛,也有些人沒有發熱。痛會有腫塊,有時是塊,有時是塊,但很見。右側腹直會痙攣,病人仰臥時常屈起右以緩解疼痛,這被稱為“腳腸癰”。舌苔多為厚膩且潤,常伴有嘔吐、便等胃腸癥狀。馬克孛氏發現了一個重要的痛點,即從臍到右下腹角骨的一條直線,這條線與右側腹直的邊緣相的點,按時會到劇痛,被稱為“馬克氏點”,對診斷很重要。

腸癰的轉歸可分為三種況:一種是逐漸康復,大約一周病完全消退,但容易復發。一種是形局部膿腫,腫痛逐漸擴大,全癥狀也逐漸加重,這是《金匱》所說的證候,可以使用薏苡附子敗醬散來治療。但當膿腫潰破時,有極大的危險,可能引起第三種況,即廣泛炎。膿可能進循環導致敗癥,也可能穿破管引起門靜脈炎,這些況多數是致命的。

腸癰的死亡多是由于廣泛炎引起的。臨床上常見的癥狀是甲錯,即皮干燥起皮,形如鱗甲錯,這是中焦營氣滯留所致,導致燥于外(可參考“虛勞篇”的大黃蟲丸證)。腹皮急按之濡,雖然腹部外鼓,但疾病并不在皮之間。積聚是腹部腫脹的本原因,脈數是發熱的表現,但在這種況下,腹部像腫脹一樣,但沒有積聚,也沒有發熱,而脈卻反而變快,這不是腸有癰,而是營郁導致的熱癥。元堅說:“次條其癰未至膿潰,故‘腹腫’;此條既經膿潰,故‘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次條指的是猶瘀結,營郁導致衛氣阻滯,所以出現“時時發熱,復惡寒”的癥狀,病屬實證,所以脈搏變慢而有力;而這條則是營分沒有郁結,所以“無熱”,但當膿時,就會干燥,所以脈搏會變快。總之,這兩種況的區別在于膿是否已經形,而不是局限于部位,前面的注釋家以大腸和小腸來區分,可能是誤解了(程、尤等人也是這樣說的)。

《巢源·腸癰候》說:“腸癰是由于寒溫不適,過度的喜怒,導致邪氣與營衛相干,在腸產生熱氣,積聚后形癰,熱氣不能散發,導致腐爛,最終化膿。”病表現為小腹沉重微強,按會疼痛,小便頻繁類似淋尿,時時出汗,又惡寒,皮甲錯,腹部皮急速腫脹。診斷脈搏洪數表示已經形膿腫,脈搏遲緩表示尚未形膿腫。嚴重的況下,腹部會脹大,轉時會聽到水聲。有時會在臍周圍形潰瘍,潰瘍穿孔后會有膿排出,或者膿從臍中排出,大便中也會有膿,需要及時治療。另外,大便中有膿,看似是痢疾,但實際上是腸癰。淵雷案說:巢氏對于腸癰的病因解釋很含糊,但他描述的癥狀值得參考。薏苡附子敗醬散的組是薏苡仁10份,附子2份,敗醬5份。將這三味藥杵碎,取方寸匕,加水2升,煎至剩半,一次服下,會促進小便排出。

《圣惠方》說:治療腸癰皮狀如蛇皮,或錯,小腹堅,心腹急的方劑是敗醬2兩,附子半兩,薏苡仁2兩半,杵碎,過篩,每次服用3錢,用水煎煮至剩6分,去渣,溫服。丹波氏說:按照方劑中只用方寸匕,似乎很,《圣惠方》的劑量才是正確的。《方極》說:薏苡附子敗醬散,用于治療甲錯,腹部皮急速腫脹,按,像腫塊一樣,沒有積聚的況,脈搏數。甲錯在瘡家中被稱為鵝掌風。可以同時使用梅。《用方經驗》說:薏苡附子敗醬散,可用于治療遍布全的瘡癤,如癩風,不敏,不知道痛況。《類聚方廣義》說:這個方劑與大黃牡丹皮湯一起治療腸癰,無論癥狀輕重,都可以使用。他們說的小腹腫,痛類似淋病,與本文所說的腹部皮急速腫脹,按況不符;他們說的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與本文所說的沒有發熱不一致;他們說的脈搏遲緩張,而本文只說脈搏數,可以看出證候的輕重,以及毒素的不同深淺。腸癰可以針灸治療,需要找到甲錯的部位進行位針刺,如果遲疑不決,則腐潰會蔓延,膿會從臍孔排出,治愈時間會延長,甚至有可能無法治愈。要判斷膿的深淺,淺的況下需要及時穿刺,所謂“腸”二字需要活來確定。淵雷案說:膿在盲腸和闌尾部屬于深部,外面或腹上屬于淺部,但深部的況更容易治愈,淺部的況反而更難治療。尾臺所說的膿從臍孔排出,以及《巢源》所說的臍周圍形潰瘍,都屬于廣泛炎。尾臺還說“腸”二字需要活,指的是獨立的化膿炎,而不是由于闌尾炎引起的況。這些都是非常嚴重且難以治愈的病,必須認識到。尤氏說:薏苡散可以破解毒腫,利于腸胃,是主要藥。敗醬又名苦菜,用于治療急熱瘡,排膿舒,是輔助藥。附子則以其辛熱作用,用于疏通阻滯氣。鶴臺氏的《腹診圖匯》說:腹部脹滿,甲錯,腹部皮急速腫脹,按,間有這些癥狀,但方劑與證候并不相符,治療了一年也沒有好轉。他提到了一個案例,一個60多歲的人,小腹凝結微痛,小便淋瀝不暢快,步行時小腹痙攣,出汗,沒有寒熱,飲食正常。當地醫生認為是寒疝或淋毒,治療了幾周也沒有效果。我診斷是腸間有一種凝固,但不是疝塊,也不是積聚,按,類似腸癰的癥狀,應該采取溫和的方法觀察其進展。于是給予歸芪建中湯,溫熨臍下,四五天后,臍中突然突出紅,那晚,臍中噴出白一杯,隨即使用薏苡附子敗醬散,兩三天膿排盡,小腹的塊塊也消失了。淵雷案說:這種況很可能是化膿炎,但缺乏劇痛和發熱,古人也混稱為腸癰,盡管方劑可以通用,但也存在不當措施的問題,所以我們必須學習西醫的病理和診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