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是一種常見的癥狀,很多四十歲以上的人都經歷過這種不適。腰痛指的是連接人上半與下半的背部以下部以上的區域的痛,常表現為酸痛、脹痛、刺痛等,并且可能伴有局部冷、熱、發麻等覺。在治療上,僅僅使用止痛藥是暫時的解決方法,必須找到引起腰痛的本原因,進行因果治療才能更加穩定可靠。

需要明確的是,“腎虛”和“腎臟病”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雖然大家都悉“腎虛”,但往往將其與“腎臟病”混淆。由于中國的醫療制度同時存在中醫和西醫,因此健康問題可以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來考慮。而“腎虛”和“腎臟病”則屬于中西醫的不同名詞。西醫中的腎臟病主要指腎炎、腎衰竭、腎結石、高腎病、尿酸腎病、糖尿病腎病、腎腫瘤、腎盂腎炎等需要通過醫院的檢查才能發現的疾病;而中醫中的腎虛是通過聞問切四種方法來判斷人質狀態的一種方法。可以將腎臟病和腎虛的關系類比為漢堡包和夾饃,它們看起來相似,但實際上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簡單對等。腎臟病患者很可能同時存在中醫意義上的心、肝、脾、肺等臟腑的虛證,而中醫所說的腎虛質也可能引起西醫所說的呼吸、循環、消化等其他系統的疾病。

從西醫的角度來看,腰痛可以由科或外科的問題引起。科問題主要與腎臟病有關,況可能與胃腸、肝膽有關;外科問題主要與泌尿外科的結石、囊腫、積水、腫瘤以及骨科的腰椎疾病、腰勞損等有關。醫生會據患者腰痛的況來安排相應的檢查。就腎病科而言,腎病檢查的“三板斧”包括尿檢(尿沉渣鏡檢)、檢(腎功能)和泌尿系彩超。通過這三方面的檢查,一般可以基本確定是否存在腎臟病。也就是說,在這些檢查結果準確的前提下,如果沒有發現腎臟病,那麼腰痛與腎臟病關系不大。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中醫經典著作《黃帝經》中有關于腰痛的記載:“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這意味著腰部活的靈活程度反映了腎腎氣的充盈程度。從這個角度來說,腰痛確實是腎虛的一種表現,與腎虛相關。然而,在治療時需要注意,補充腎虛不能過度,需要平衡調節的失衡,才能使恢復平衡。同時還要分析是否有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中醫所說的“痛則不通,通則不痛”,以及是否存在風寒邪氣、瘀、水、痰濁等阻滯了氣的暢通。如果存在這些問題,就需要通過通達來進行治療,并適當配伍相應的藥。此外,即使是腎虛,也分為腎、腎、腎氣、腎的不同類型,還可能合并心、肝、脾、肺等其他臟腑的功能失調,這些都需要在治療中全面綜合考慮。就好比當我們時,可能會出現頭暈的覺,但僅僅吃飽并不能解決頭暈的問題,因為頭暈的原因可能是高、頸椎病甚至中風引起的,需要找到真正的原因才能解決問題。

從保健角度來看,保護腰部就是保護腎臟,保護腎臟也有助于強健腰部。在日常生活中,久坐是最容易傷害腰部的行為,需要注意避免。總結一下,面對腰痛病癥,我們可以從中醫和西醫兩個不同的系來分別做出判斷。西醫主要考慮疾病的原因,并盡量用藥進行治療,當無法確定病因時,選擇對癥理。中醫同樣也會尋找原因,通過辨證的方法來判斷當前人質狀態,調節的失衡,引導恢復新的平衡。中國人有幸可以自由選擇中醫和西醫兩種醫學,兩者互相借鑒,取長補短,共同為大眾的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