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腫瘤細胞學及分子生學的進展,腫瘤的靶向治療已經為惡腫瘤治療的新模式,隨手和放化療之后。靶向治療通過干預腫瘤細胞增、干擾細胞周期、導腫瘤細胞分化、抑制腫瘤細胞轉移、導腫瘤細胞凋亡以及抑制腫瘤管生等方式,以腫瘤細胞過度表達的標志分子為靶點,達到抑制腫瘤生長或殺傷腫瘤細胞的目的。相比傳統治療,靶向藥治療更高效低毒,并為那些放化療效果不理想或失去手機會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

然而,對于伴有營養不良或營養風險的腫瘤患者來說,營養狀況的惡化會對機產生不良影響。尤其是在靶向藥治療中,營養狀況的不佳結合藥不良反應等因素,嚴重影響著患者的臨床預后,并降低患者對靶向治療的耐。例如,在靶向治療過程中,重減輕是一種常見的副作用。研究顯示,多激酶抑制劑可以導致骨骼,而對于胃腸道腫瘤和肺癌患者來說,重的穩定與生存改善之間存在顯著相關。因此,對于接腫瘤靶向治療的患者,營養支持治療至關重要。

對于存在表皮生長因子(EGFR)敏基因突變的肺腺癌患者,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靶向藥都顯示出了卓越的抗腫瘤療效。與化療相比,靶向治療明顯提高了腫瘤治療的客觀反應率,并延長了腫瘤的無進展生存期。由于靶向治療的不良反應較,患者的營養狀況往往容易被忽視。一項研究回顧分析了630例應用EGFR-TKI治療的肺腺癌患者的貧狀況、BMI和PNI與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和總生存期的相關。結果顯示,貧、BMI<18.5 kg/m2和PNI<45都是患者無進展生存期和總生存期不良的預后因素。因此,建議在接靶向治療的患者中,重視治療前的營養狀況評估,并在必要時提供相應的營養治療。

另外一項研究評估了84例接阿法替尼治療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營養狀況。結果顯示,98.6%的患者在治療后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腹瀉,其他3、4級的不良反應還包括口腔干燥、味覺障礙、吞咽困難、惡心和嘔吐等。尤其是那些國東部腫瘤協作組(ECOG)評分≥2分、重≤58.6 kg和表面積≤1.7 m2的患者更容易發生胃腸不良反應,并伴有營養不良。

綜上所述,腫瘤的靶向治療已經為惡腫瘤治療的新模式,但也需要警惕靶向藥治療可能導致的營養不良。因此,在接靶向治療的患者中,對治療前的營養狀況進行評估,并在需要時提供相應的營養支持治療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