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晶晶,戰略支援部隊特醫學中心(原306醫院),放治療科醫學科普中心 劉燕/崔彥 編輯

腫瘤患者在經過手、放化療、靶向等綜合治療后,部分腫瘤是可以治愈的,但仍有一些腫瘤治療后會出現局部復發或遠地轉移,而治療后的復查、隨訪便可幫助患者提早發現問題。但是,在腫瘤初戰告捷時,很多患者不太重視復查,對其重要認識不足。

定期復查意義重大。首先,定期復查可早期發現腫瘤有無復發或轉移。腫瘤是一種全疾病,經過局部的手、放療以及全化療,眼能見到的腫瘤常常被消滅,但腫瘤細胞依然存在于機中,并不會被完全清除。某些部位甚至可能潛伏著未被發現的病灶和微轉移灶。當機和腫瘤保持著脆弱的平衡時,患者就能夠與腫瘤“和平共”,長期“帶瘤生存”。當機免疫力低下時,腫瘤會“興風作浪”,出現局部復發或遠轉移。或者隨著時間推移,首次治療的晚期副反應出現、甚至發第二癌癥。定期復查可以及時發現這些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提高生存、改善預后。

其次,定期復查是為臨床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研究、評價、比較各種惡腫瘤治療方法的療效,為臨床提供改進綜合治療的依據,以進一步提高生存率、改善患者預后。

另外,隨訪對腫瘤患者有心理治療和支持的作用。不論是對于個人還是社會而言,腫瘤患者治療后的復查隨訪都有其必須存在的意義及重要

那麼,復查隨訪多久一次?檢查項目有哪些?多數腫瘤患者治療后2年,每3個月復查一次;3~5年,每6個月復查一次;5年以上,每年復查一次。常規檢查項目包括格檢查,、尿、便常規,生化、腫瘤標志CEA、SCC、PSA、NSE、AFP等。通過監測腫標變化可提早發現腫瘤復發或轉移。原發部位評估可通過局部增強CT或核磁,甚至鏡(鼻咽鏡、食管鏡、胃腸鏡、支氣管鏡)檢查等。易轉移部位檢查方面,多數腫瘤常見轉移至肺、肝、骨,有些腫瘤則可能出現腦轉移,尤其是小細胞肺癌,腦轉移幾率非常高,需要切監測。腦部首選磁共振,肺部行CT平掃或增強,肝臟可選擇B超或態增強MRI,骨掃描明確有無骨轉移,淋結選擇彩超和增強CT,如果懷疑多發轉移,可直接行PET-CT檢查明確全況。其他項目,腺癌分泌治療者需完善檢查明確分泌治療的副作用,如婦科超聲、骨度等。抗腫瘤治療過程中使用心臟毒的藥,放療后可能出現心損傷、甲狀腺功能低下等,復查隨訪過程中需要監測甲狀腺功能、心電圖、心酶譜、BNP、心臟彩超等相關指標。

隨著腫瘤治療的不斷改進,各種靶向、免疫藥層出不窮,同時國家醫保政策鼎力支持,讓很多好藥、新藥臨床可及,多數患者可以用到。即使復發或轉移,只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也能取得良好療效。因此,消除恐懼心理、遵醫囑定期復查、隨訪是腫瘤患者治療后的“必修課”。(配圖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