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隨著CT和磁共振檢查在檢和診療中的廣泛應用,許多人在做完頭部CT或磁共振檢查后會得到一個名為“腔隙腦梗”的結果。一提到“梗”,大多數人都會張,擔心自己是否患上了腦梗。然而,對于“腔梗”到底需不需要治療以及需要使用哪些藥,不同的醫生給出的答案也不一樣。有的醫生認為“腔梗”不需要進行干預,而有的醫生則會開脂藥和預防栓的阿司匹林給患者。本文將探討“腔梗”是否等同于“腦梗”,以及對于“腔梗”是否需要使用他汀和阿司匹林。

從嚴格意義上講,“腔梗”和“腦梗塞/腦梗死”是兩種明顯不同的疾病。首先,它們的病灶大小存在明顯差異。“腔梗”通常是由于大腦中的小脈發生閉塞而導致的,因此病灶積往往很小,一般不超過1.5公分。而“腦梗”往往是由于大中型發生栓栓塞而導致的,因此病灶積較大。其次,“腔梗”和“腦梗”的臨床表現也存在明顯差異。“腔梗”在大多數況下不會引起明顯癥狀,許多人一輩子可能都不會發現自己患有“腔梗”,除非進行了CT或磁共振等檢查。然而,有些“腔梗”也可以引起癥狀,但在臨床上這種況比較罕見。相比之下,“腦梗”常常表現為肢癱瘓、口齒不清甚至危及生命。

此外,“腔梗”和“腦梗”的發病機制也存在很大差異。研究發現,“腔梗”通常不是由于脈粥樣化引起的,而更多地與高或年齡增大導致的小管壁老化和腫脹等因素有關。因此,即使是沒有脂異常、糖尿病或脈粥樣化風險的人群,也可能出現“腔梗”。而“腦梗”的發病機制通常是在大中型脈的粥樣化斑塊上形栓。由于“腔梗”不一定與脈粥樣化有直接關聯,所以在治療上,并不一定能從抗脈粥樣化的藥中獲益。

對于確實發生了腦梗的患者來說,通常需要使用他汀和阿司匹林。他汀作為最常用的降膽固醇藥,通過降低低度脂蛋白膽固醇(促進脈粥樣化的“壞膽固醇”)來穩定脈粥樣化斑塊,保護心腦管。而阿司匹林則通過抑制小板的激活和聚集來降低栓形的風險。然而,對于存在“腔梗”的人群是否需要使用他汀和阿司匹林,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發布的《中國無癥狀腦梗死診治共識》明確指出:對于沒有明顯癥狀且沒有任何管危險因素的單一腔隙腦梗死患者,不建議使用阿司匹林,并且缺乏明確支持對這類患者使用他汀藥的臨床證據。這份共識還強調了不要對無癥狀的“腔梗”進行過度治療。因此,如果您做完CT或磁共振發現了“腔梗”,但沒有肢癱瘓、麻木或口齒不清等癥狀,也沒有高脂異常或糖尿病等心管危險因素,那麼,是沒有必要使用他汀和阿司匹林的。

然而,在臨床上,符合上述況的患者并不是很多。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人會出現脂和糖異常。而“腔梗”的存在提醒我們務必要控制好這些指標。因為雖然“腔梗”的危害遠低于真正的“腦梗”,但患有“腔梗”的人群更容易發生真正的“腦梗”。研究表明,對于合并高的“腔梗”患者來說,控制尤為重要。減變異可以降低腦梗的發生風險,而作用于腎素-張素-醛固酮系統的降可以有助于減變異。因此,對于合并高的“腔梗”患者,建議嚴格控制,優先選擇“普利類”、“沙坦類”或“地平類”降藥。此外,臨床上也常見到合并膽固醇升高或頸脈斑塊的“腔梗”患者。當低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超過3.4mmol/L或在頸脈超聲檢查中發現低回聲的斑塊時,通常需要使用他汀類藥降低膽固醇或穩定脈斑塊。一般而言,除非存在明確的心管高危因素,否則不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只有那些確診為糖尿病、膽固醇指標很高、患有慢腎臟疾病或同時存在多項高、高脂、高糖以及吸煙、高齡等心管風險因素的人群屬于心管高危人群,他們可能需要使用阿司匹林。因此,是否需要使用阿司匹林更多地取決于心管總風險的高低,而與是否存在“腔梗”關系不大。

最后,對于存在肢癱瘓、麻木或口齒不清等癥狀的“腔梗”患者,務必要及時就醫接正規的檢查和治療。本文僅供參考,如果有不適,請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