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虛”,很多人第一聯想就是“腎虛”,然而在傳統醫學上,最常見的問題則是“脾虛”。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十個人去看中醫,九個人就有脾虛的問題。不僅老年人、年人,就連小孩都有可能會有脾虛的問題。如今養生熱越來越龐大,在養生觀念中,脾臟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中醫認為,“脾”是后天之本,若是先天不足,那麼可以通過后天調理來彌補,這就可以看出脾的重要。若是脾臟虛弱,癥狀也非常明顯,可以說脾虛等于廢了一半。醫生提醒,若出現這些癥狀,那是提醒你該調養脾臟了。那麼脾虛的人,會有哪些常見的表現呢?

脾虛的常見表現包括:面萎黃,缺乏澤,淡白;舌胖大,舌苔白膩或有齒痕;睡覺流口水,免疫力低下,容易生病;消化不良,容易腹脹、腹瀉,食下降、納呆;大便糖稀,有時干結,有時拉稀;氣懶言,容易疲憊,神萎靡。這些都是脾虛的表現。中醫將脾虛分為多個不同的證型,如脾氣虛、脾虛、脾虛、脾虛氣焰、脾不統等。因為每個人的質不同,脾虛的癥狀也會有所差異,因此在調理過程中需要據個人況進行辨證施治。

為什麼這麼多人都有脾虛的況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飲食不節、生活工作力大、飲食時間不規律、小孩挑食、老年人消化系統功能低下等。平時喜歡吃生冷寒涼的食,或者習慣吃得快、喜歡吃油炸食等,這些都會導致脾虛。此外,居住在、不通風的環境中,經常吃冷飲、生冷食,以及志不暢,久坐不等也會導致脾虛的出現。

除了飲食上的調理之外,適當的運也是養脾的一種方式。久坐不或不運也會造脾損傷。因為中醫認為脾主,脾旺則有力,反之則會出現脾虛。若是不適,請及時就診。脾作為我們的氣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平時在飲食上要多多注意,可以選擇一些對脾臟有益的食來緩解脾虛。比如地瓜、土豆、南瓜、黃豆、玉米等黃都對脾胃有益。這些食富含營養,有助于補益脾土。另外,適當的運也能幫助養護脾臟。脾虛不簡單,補脾需要辨證施治。因此,若有其他疑問,建議及時就診。關注健康問題,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是預防脾虛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