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主升清,可運化食和水;胃主降濁,有納和傳送功能。脾胃功能正常才可保證機正常運行。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虛則生,胃寒則虛,脾胃氣虛則百病由生,所以脾胃虛寒的人,大多病很多。

胃寒會導致收納能力下降,出現上吐下瀉、腹痛腹脹、消化不良、便或便溏等癥狀。虛無法顧護氣,榮氣虛散不能固,會出現便、吐、出、月經淋漓不盡等癥狀。脾氣虛寒、不能攝津、津上溢于口,會出現口水多、吐不盡、睡覺流口水等癥狀。上焦氣不足,寒之邪上乘,中之氣痹阻,會出現膻中和左部發作憋悶或疼痛、心痛徹背、短氣、息不能平臥等癥狀。

為了調理這類疾病,需要通過溫復中、復其升降,以達到調整人臟腑功能和營衛運行的作用。中醫有個溫中健脾的經典方,做理中丸又名人參湯(出自張仲景的《傷寒論》),由人參、干姜、白、炙甘草四味藥有溫中散寒、補氣健脾之功,專門治療中焦虛寒諸證。

《傷寒論·辨霍病脈證并治》中提到:“霍,頭痛發熱,疼痛,熱多飲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傷寒論·辨易差后勞復病脈證并治》中也提到:“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上有寒,當以丸藥溫之,宜理中丸。”《金匱要略·痹心痛短氣篇》中也指出:“痹心中,留氣結在滿,脅下逆搶心,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人參湯亦主之。”

理中丸所治療的癥狀都是由脾胃虛寒所致,其病機為中不足,寒從中生,虛失溫,納運升降失常,多見畏寒肢冷、脘腹綿綿作痛、喜溫喜按,脘、嘔吐、便溏,舌淡苔白潤,口不,脈沉細或沉遲無力等表現。方中的干姜能溫助脾,驅散寒邪;人參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安神益智;白益氣健脾,燥利水;炙甘草甘平偏溫,調和諸藥。

綜合全方來看,溫補并用,以溫為主,溫中,益脾氣,助運化,故稱為“理中”。臨床上常用這個方子治療胃痙攣、急慢胃腸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心過緩、過敏鼻炎、面神經炎、多涎癥、小兒因過食寒涼所致口皰疹、虛寒牙痛、經行吐瀉、腸易激綜合征、脊髓亞急聯合變、冠心病、心絞痛、心梗死等屬脾胃虛寒之證。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使用理中丸,尤其是虛火旺的人不適合,服用易灼傷真火;胃腸熱的人也不適合,服用容易加重熱。

總結,《傷寒論后辨》中提到始于溫,溫氣得而谷運,谷氣升而中氣贍,故名曰理中。實際上,中藥方劑理中丸通過固中州的參、、炙草,輔以干姜來騰氣,使谷中,長氣于,上輸華蓋,下攝州都,使五臟六腑都能氣。這就是理中丸的核心原理。

作為一名河南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我可以為患有脾胃問題的人提供幫助。請在留言中@中醫陳玉龍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