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是一種近年來發病率迅猛增加的疾病,似乎隨著年齡的增長,幾乎每個人都會有一些脂肪肝的跡象。據稱,全國至有一億人患有脂肪肝,因此這一課題非常值得深研究。最為關鍵的是,脂肪肝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這種疾病在剛開始時可能沒有明顯的癥狀,但如果不重視養生習慣的培養,長期下去就會發展肝功異常、肝纖維化,甚至肝化。中醫的一個重要價值就在于治未病、防患于未然,否則等到出現明顯癥狀時再治療,就為時已晚,治療的難度也大大增加。

因此,對于脂肪肝的發病,我們一定要注意其發病原因,并盡量規避不良的生活習,以避免這類富貴病的發生。飲酒過度、飲食無度無節制、過食甘厚膩、志失調、免疫降低、熱邪疫,都可能引發脂肪肝。從中醫角度深研究的話,脂肪肝一般有兩類病機,一類是實癥,一類是虛癥。實癥一般表現為蘊、痰濁郁結、淤阻滯、氣機失調、膽胃不降,痹阻肝臟脈絡而;而虛癥則與肝失疏泄、脾失健運有關,尤其是脾腎虛,會造重,肝郁,進而導致淤重。

是一個整,不能只治療表面癥狀。據中醫調治經驗,如果出現兩肋脹痛、肝區不適的癥狀,一般是肝氣郁滯型,可采用柴胡、川楝子等中藥疏肝解郁、止痛;如果舌紫暗、有暗癍、肝區刺痛,這是淤型,需使用桃仁、郁金、元胡、丹參、川芎、大黃等活化瘀藥;如果出現肋漲腹滿、胖、脘悶、食差、舌苔膩等癥狀,這是痰型,需使用蒼、陳皮、厚樸、大黃、澤瀉等化濁的藥;如果除了上述實證癥狀外,還有神疲乏力、氣懶言、大便溏稀、神萎靡、虛寒怕冷等癥狀,這通常是由脾虛、腎虛引起的虛癥,需要進行相應的補養。

中醫中有一位調理脂肪肝的底方,包括香附、柴胡、生白芍、當歸、川芎、白、茯苓、山楂、陳皮、決明子、枳殼、澤蘭、赤芍、桃仁、甘草等藥,可以疏肝、健脾、補、化瘀排濁。但需要注意的是,每個人的質不同,因此使用時應遵循醫師指導,按照劑量和用法正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