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胃癌發病年齡呈現年輕化的趨勢,并且大多數患者在發現時已于中晚期。那麼,導致胃癌的高危因素有哪些?如何早期診治胃病?下面一起來了解。
早期胃癌較為匿,不易被發現。胃癌是一種常見的惡腫瘤,發病率呈上升趨勢,但早期診斷率非常低。因為胃癌在早期的癥狀并不明顯,只會出現一些讓人不易察覺的不適。比如,頻繁出現上腹部不適,通常表現為腹部疼痛、腹脹或者大便帶。但千萬不能對這些不適掉以輕心,應及時就醫排除腸胃炎等疾病的可能。據醫生的建議,進行進一步檢查。此外,由于胃藥的普及,多數患者在出現胃部不適癥狀后會自行服用胃藥,這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癥狀和征,導致未能及時發現并治療。
定期做胃鏡檢查是早期診治胃癌的重要手段。胃鏡檢查可以在鏡下觀察胃癌早期病變,早期胃癌可表現為小的息樣隆起或凹陷,有些病變與黏相平。當鏡醫師發現病變時,會格外注意病變周圍黏的改變,這往往對病變質有著重要提示。很多人會因為怕疼或缺乏醫療常識而對胃鏡檢查而卻步,但實際上,無痛的胃鏡檢查已經比較普及。建議胃癌高危人群每1~2年做一次胃鏡檢查,非高危人群從45歲開始做一次胃鏡檢查,之后每3~5年做一次即可。
染了幽門螺桿菌是否一定會發展為胃癌呢?幽門螺桿菌是導致慢胃炎的重要致病因素,但染了幽門螺桿菌并不一定會使胃炎演變胃癌。實際上,胃癌的演變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慢過程。患者可能會先出現急胃炎、慢胃炎,然后發展到慢萎胃炎,接著是腸上皮化生的輕、中、重等過程。幽門螺桿菌只是胃癌的始發因素之一,即使染了幽門螺桿菌,真正患上胃癌的幾率仍然非常低。但幽門螺桿菌本可以導致慢炎癥、胃潰瘍等癥狀,所以如果染了這種細菌,并且有潰瘍病或慢胃炎的患者,建議及早進行治療。
導致胃癌的高危因素有哪些?首先是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如不規律的作息、神力大、生活節奏快等。其次是長期高鹽、高脂肪、低纖維飲食。此外,很多人喜歡吃夜宵食,在胃里停滯會促使胃大量分泌,容易導致胃黏糜爛、潰瘍等,增加患胃癌的風險。幽門螺桿菌染也是導致胃癌的高危因素之一,它可以造胃黏慢炎癥,長期慢炎癥會導致胃黏出現異常細胞增,從而增加患胃癌的風險。其他高危因素包括慢胃病及癌前病變,長期飲酒與吸煙,胖和缺乏運,以及傳因素。
總之,胃癌是一種可預防可治療的疾病,早期發現非常重要。避免高危因素,定期進行胃鏡檢查,及早治療幽門螺桿菌染和胃病,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這些都可以降低患胃癌的風險。如果家族中有胃癌患者,親屬應定期進行胃癌的篩查和監測,以便早期發現和治療胃癌。胃癌并不是想象中那麼可怕,能否痊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早發現和治療的過程是否規范。因此,不要覺得忍一時沒什麼大不了,早發現早治療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