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排名第一的疾病。近年來,年輕人患肺癌的趨勢呈上升態勢。陳恩國醫生表示,雖然老年人仍然是肺癌的高發人群,但在門診中,三四十歲的患者數量明顯增加。年輕人患肺癌的特點是病發展速度較快。

陳恩國醫生曾接診一位四十多歲的男醫生,他在檢中發現了肺結節,醫生建議盡快理。然而,這位患者因工作繁忙,對結節也不重視,沒有及時治療,一年后被診斷為肺癌晚期。

通常人們認為容易患肺癌的人是吸煙或生活作息不健康的人。然而,即使是自律的健達人也有可能罹患肺癌。吳國清醫生在接診時遇到了一個案例,68歲的老程看起來很年輕,他是一個熱衷于健的人,擁有全套的健裝備,練出了腹。他從不吸煙喝酒,生活習慣非常健康。然而,去年12月,老程因頸部疼痛就診,最終被診斷出肺癌晚期。這個案例表明,肺癌并不僅僅是吸煙或不健康生活方式的結果。

許多人在檢中發現肺結節后會到擔心。然而,肺結節非常常見,檢出率為20%-25%,而肺癌的檢出率不到1%。因此,發現肺結節時不必過于恐慌。龍浩教授表示,雖然出現可疑結節時不能放棄癌變的可能,但也不能過度診斷和過度治療。

那麼對于發現肺結節的人該怎麼辦呢?羅孔嘉醫生指出,可以從結節的大小、質地和個數三個方面來判斷。如果結節小于5毫米,惡發生率低于1%,患者不必過于擔心。如果結節直徑在5毫米到10毫米之間,則屬于小結節,惡發生率在25%到30%,患者需要定期檢查。如果結節直徑在10毫米到30毫米之間,則需要醫生判斷其是否為惡。如果結節直徑大于30毫米,則需要接治療。此外,醫生還會考慮結節的質地和個數,以及患者的基礎況和生活狀態進行評估。

對于確診為晚期肺癌的患者,黃巖醫生表示,盡管有些患者已經失去了治機會,但隨著藥、治療手段和技的發展,許多晚期患者也可以實現長期生存,使肺癌逐漸為“慢病”。例如,免疫治療使晚期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達到20%以上,帶瘤生存也越來越常見,肺癌正在實現“慢病化管理”。除了外科手和放療,科治療方式主要包括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和化學治療。對于難治的患者或于困境的患者,新藥和新的治療方法如靶向治療聯合免疫治療、靶向聯合放治療、靶向聯合化療等可能會改變治療結果。

醫生建議35歲以上的人在檢中進行低劑量CT檢查,以降低罹患肺癌導致死亡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