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肺里總是有咳不完的痰呢?原因很簡單,你一邊排痰,一邊造痰,這邊剛排完,那邊又生產出新的了,怎麼可能咳得完呢?張先生多年前肺里有拉拉的聲音,開始沒在意,去年秋開始,那種拉拉的覺開始加重,總有吐不完的痰,白天還好,到了晚上一躺下,就悶憋氣,就好像口上有一塊大石頭著,氣管里還傳出那種拉風箱的聲音,用力咳一下,清一清痰會舒服一些,但是憋悶的覺很快又會回來,嚴重的時候半夜經常被憋醒,這時候必須趕坐起來才能緩過勁來。這種況下,睡眠也到了嚴重影響。去藥店買了二陳丸來吃,剛開始有所好轉,再后來就沒什麼效果了,期間還陸續吃過很多化痰的藥,什麼化痰平片、香砂六君丸,西藥的氨溴索、溴己新也用過,也熬過中藥喝,效果微乎其微,張先生一度心低落。后來,他有段時間喝了幾天姜湯,有緩解的覺,既然喝姜湯有緩解,肯定跟寒有關,于是給他推薦了一個方子——苓甘五味姜辛湯。張先生立馬去藥店抓了十副,剛開始喝沒什麼覺,喝到第五副的時候效果開始顯現出來,白天痰變了,咳嗽也就不那麼嚴重,以前晚上睡覺從來都不敢仰面平躺,因為一躺下就悶,現在躺下也不會有明顯悶、迫的覺,氣管里拉風箱的聲音也小了,張先生看到了希,他覺得這個方子能徹底解決他的病痛,打算喝完以后再買十副鞏固一下。這個苓甘五味姜辛湯到底是何方神圣?為什麼可以力挽狂瀾,拯救張先生于水火之中呢?要說這個方子著實不簡單,它可是妥妥的經方,出自醫圣張仲景的《金匱要略》。苓甘五味姜辛湯:茯苓12克,甘草9克,干姜9克,細辛5克,五味子5克。非常普通的五味藥,到了醫圣手里,巧妙搭配,就能立起沉疴。張先生雖然被積痰困擾,自始至終都是白痰,前面就說過,白說明有寒,驅寒干姜是不錯的選擇。首先干姜溫中散寒,“中”指的是中焦脾胃,干姜能驅散胃里的寒邪,振脾胃氣,脾胃好了,那些水、痰飲也就了。為什麼脾胃好了痰就呢?《黃帝經》里早就講過:“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脾不足,脾胃運化水的能力變弱,水就會停留在,變病理的水,水日久,就會凝聚痰儲存在肺里。因此,肺就是個“儲痰罐,還是個大冤種,明明臟活累活都是自己干了,還要背負不白之冤。干姜不但溫脾,還能溫肺驅散肺里的寒邪,這點跟細辛很相似,細辛與干姜一樣都是溫的,散寒的力量強大,像風寒冒、風寒頭痛、鼻炎、鼻竇炎都用得著它。干姜和細辛是一對經典組合,它們的這溫熱之力可以直接溫化肺里的白痰、寒痰,讓痰變得稀釋,最后在脾和肺的共同努力下,從清除掉。茯苓健脾利,與干姜一起,干姜振,茯苓健脾祛,二者通力協作,強壯脾胃,脾胃強大了,一方面杜絕水之上源,一方面給水痰飲開辟一條通路。五味子在這里又有什麼用呢?中醫講“久咳傷肺”,咳嗽時間久了必然會耗傷肺氣,而且這里的干姜、細辛都是溫散之品,也會對肺氣有所損耗,五味子味酸主收,可以將肺氣牢牢的抓住不讓其流失,同時還能斂肺止咳。最后,再加上一點甘草調和諸藥,順道補一補脾氣和肺氣。苓甘五味姜辛湯是治療寒證咳嗽、咳痰的代表方、基礎方,整個方子只有五味藥,也沒有使用化痰止咳之類的猛藥,經過張師仲景的巧妙搭配之后,溫中有散,脾肺同調,標本兼治。但是有一點需要記住,這個方子治療的是白痰,也就是寒邪引起的咳嗽,《難經》里講“形寒飲冷則傷肺”,寒邪一進,首先傷的就是肺,肺里有寒,典型的表現就是一著涼就容易咳嗽、咳白痰,除此之外,還會有手腳冰涼、怕冷、面白、神不振之類氣不足的表現。如何煎煮呢?將以上五味藥加800毫升左右水,浸泡半小時,大火燒開后小火煎30分鐘,這時候大概倒出一碗湯藥;再加800毫升水,大火燒開小火煎30分鐘,倒出一碗湯藥,將兩碗湯藥混合均勻分開兩份,一份稍涼后溫服,另一份下午或晚上熱一下溫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