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位老患上了帶狀皰疹后神經痛,主要表現為左側頭部疼痛。一開始,嘗試了一些活止痛、補氣通絡以及民間治療帶狀皰疹的草藥外敷方法,但效果不明顯。每次查房時,我們都能看到老捂著頭,眉頭皺。經過三四天的觀察,我發現當老的家屬過來陪聊天時,似乎可以短暫地忘記疼痛,并且開心地吃飯。但當家屬走了,又開始皺著眉頭,也吃不下飯了。于是,在查房時,我重點觀察了老的脈搏,發現左側脈弦右側脈弱,典型的肝郁克脾的脈象,舌頭呈淡紅,兩側有褶皺,苔薄白。我想起了一張名方:柴胡疏肝散。并安老,讓放松心,多聽聽收音機來轉移注意力。幾天后,老的頭痛逐漸好轉,順利出院了!
柴胡疏肝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功效是疏肝解郁、行氣止痛。方劑的組包括陳皮、柴胡、川芎、枳殼、芍藥、炙甘草和香附。它主要適用于脅肋疼痛、悶、喜太息、緒抑郁或者易怒、噯氣、腹脘脹滿等癥狀,并且脈搏呈現左弦右弱的特點。柴胡疏肝散最早出現在《傷寒論》中的四逆散。四逆指的是手足四肢冰涼,這是由于氣無法到達四肢末端所導致的。而肝郁氣滯也可能導致手腳不暖,就好比熱能站運輸煤炭時道路堵塞,煤炭無法到達熱能站,導致熱能無法產生。只要疏通堵塞的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因此,不管是四逆散還是柴胡疏肝散,柴胡都是主要藥材。柴胡擅長于肝膽經,能夠疏通肝膽氣機,消除郁結的氣機。就像一名警一到現場,道路暢通無阻。而枳殼則被視為肝的將軍,脾氣擺在那。只有柴胡還不夠,所以決定出援手,柴胡主升,枳殼主降,一升一降之間,氣機自然順暢。香附被稱為氣中之藥,除了能夠理氣之外,還可以幫助運行通暢,達到氣雙調的效果。正所謂氣順則百病消。氣機理順了,力也會減,悶喜嘆息、易激惹以及全各疼痛的癥狀自然會得到緩解。
中醫有句話“氣為之帥,為氣之母”,形容了氣和之間不可分的關系。氣滯容易導致瘀,瘀也會反過來導致氣滯。由于肝臟的特殊,既主理氣又管藏,所以需要兼顧氣。川芎作為中氣藥,與之前提到的氣中藥香附配合使用,既能行氣又能活。未病先防是中醫的優勢,其中最常用的就是“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肝臟不舒暢最喜歡滋擾脾胃,引起食不振、胃脹噯氣等癥狀。在方劑中加陳皮,能夠理氣健脾和胃,還能化。肝郁氣滯時,白芍也是必不可的,它能夠肝養,緩解疼痛。甘草負責調和各種藥材的作用,與芍藥配合使用,能夠養肝,緩解急疼痛。
肝郁氣滯是一個中醫語,在中醫藥文化的普及過程中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知。前面提到的四逆只是肝郁氣滯的一種表現,實際上緒不穩定、夜晚睡眠不安等亞健康狀態都與肝郁有著切的關系。肝郁會影響五臟的營養,引發各種疾病。亞健康是指人臟腑、、組織、氣之間失衡的狀態。而氣平衡與肝主疏泄的功能不可分。肝主疏泄不僅包括調節氣機,還包括調節的儲藏,也就是所謂的“肝藏”。七六最能影響氣機,肝的生理功能決定了肝首先承七六過度變化帶來的影響,也就是肝郁氣滯。簡單來說,不良緒會抑制原本通暢的氣機。就像是工作效率本來很高,但突然加班到深夜,心就跌低谷,無法提起神,效率也下降了。把這個故事中的自己換肝氣,就可以理解肝郁氣滯的原理了。肝郁氣滯進一步發展,可能會導致氣滯化火,出現肝氣上逆、肝火上炎的況。這種況可能是由于暴怒等強烈緒波引起的,肝氣過度疏泄導致肝氣逆。另一種況是由于質虛,水分不足,火氣無法被制住,導致氣郁像高鍋中的火一樣不斷加熱,溫度不斷上升。前面提到,肝臟的氣同調,氣滯容易導致瘀。同時,由于肝臟與的生理功能關系切,肝郁導致運行問題往往會引起一些婦科疾病,如痛經、子宮瘤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來調理肝郁氣滯:
1.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晚上11點至凌晨3點是肝膽經的活時間,因此在這個時間段保持良好的睡眠非常重要。平時要避免勞累,不要在晚上11點后睡覺,養良好的作息習慣,確保充足的睡眠。良好的作息能讓肝臟得到充分的休息,更好地發揮疏泄和儲藏的功能。
2.調節緒:肝氣郁結的人要注重緒的調控,保持心平衡的狀態。
3.飲食調理:注意三餐規律,避免暴飲暴食。多食用疏理肝氣、健脾益氣的食,如黃花菜、茼蒿、蘿卜、柚子等,可以疏理肝氣;南瓜、橙子、扁豆、山藥、薏米等食則有助于健脾益氣,養好脾胃,以防止肝逆克伐脾胃的況發生。
通過以上方法進行調理,可以改善肝郁氣滯引起的各種不適癥狀,提高的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