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中提到了一句話,字面上的意思是,在診斷疾病時,需要觀察患者的肝臟,以判斷疾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脾臟是人的一個,主要起到運化的作用。當出現肝病癥狀時,可能會對脾臟產生影響。此時,需要加強脾臟的功能,即實脾,以阻止肝臟疾病向脾臟傳播,阻止疾病的進一步發展。

肝臟發生疾病時,可分為實證和虛證兩種類型。實證多由于緒不暢、緒波、吵架、發怒、生氣等原因引起,導致肝氣郁結,進而形氣郁化火,出現肝火上炎的況。虛證則是指肝藏,若肝不足,筋脈無法有效滋養,會出現四肢拘急和不利的況。而“見肝之病”多為實證,即邪氣攻占肝臟后,發現肝臟有一條直接通向脾臟的通路,邪氣過剩時,會沿著這條通路侵襲脾臟,從而使脾臟到影響。那麼,這條通路是如何形的?這是因為人是一個整,牽一發而。有經驗的中醫醫生會發現,治療時不是簡單地針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一個臟出了問題,會影響其他臟的功能。肝和脾也是如此,它們之間的關系非常切。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腎。這里的土指的是脾胃,木指的是肝臟。簡單地說,脾胃需要肝臟的調節才能正常發揮作用。肝臟能夠儲藏,并主管疏泄,調節脾胃的氣機,協調脾胃的升降運,促進膽的排泄,輸送至腸道,促進脾胃消化食和吸收營養的功能。也就是說,肝臟對脾胃功能有調節作用。因此,在醫院中我們經常看到“肝脾胃科”,這也說明了肝和脾胃之間關系的切。脾胃在這種關系中負責配送,這也解釋了“知肝傳脾”的含義。

文章后半部分提到了實脾的重要。當然,并不是所有見肝之實證都需要實脾。如果脾氣旺盛,運化正常,就不需要進行實脾。只有當脾氣虛弱或者運化、升清功能失調,也就是脾的功能降低,配送工作無法正常進行時,才需要進行實脾。因此,治療肝臟疾病時,只要確保脾臟功能正常,就能提高治療肝臟疾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