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trisome基因的肝纖維化患者分類方法及其臨床分子異質研究
肝纖維化是慢肝病中一種持續的肝組織損傷過度修復反應,可導致肝化和肝細胞癌。針對肝纖維化的治療雖然可延緩其發展,但無法完全逆轉纖維化,也無法有效救治失代償肝化或HCC相關并發癥。因此,對肝纖維化進展機制進行深解析,尋找獨立于病因的纖維化分子特征,對于臨床準診治有重要意義。
最近,首都醫科大學尤紅教授在Hepatology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提出了一種基于Matrisome基因的新的肝纖維化分類方法,并通過對轉錄組數據的分析,闡明了LFMG信號失調與纖維化調控機制。該研究通過對肝纖維化組織的轉錄組檢測和數據庫分析,建立了獨立于病因的、基于肝纖維化特異基質基因(LFMG)的纖維化分類新方法。
研究首先選取了28名患者的54份肝活檢樣本,并進行了RNA-seq分析,同時納了892份樣本進行分析。研究通過衍生轉錄組數據集,鑒定了33個上調和2個下調的LFMGs,并發現LFMGs在人類和小鼠中表現出在肝纖維形過程中的高度保守。LFMGs與161種潛在相互作用高度相關。LFMG信號作為組合信號功區分了患者,并在降維分析中清晰地將患者分為兩個不同的聚類,其信號的診斷穩健在獨立的肝纖維化轉錄組數據集中得到驗證。通過對LFMG進行聚類分析,發現LFMG信號在肝纖維化進展中逐漸失調,與組織病理學嚴重程度切相關。LFMG信號的亞分類在其他公開數據集中得到驗證,證實了在BJFSH隊列中的發現。
研究結果還發現,LFMG高水平患者中MFAP4+aHSCs的比例顯著增加,這有助于深了解肝纖維化的發病機制。最終,這項研究為準評估肝纖維化提供了新的分類方法,尤其適用于評估退行纖維化的微小變化。
總之,該研究為肝纖維化的分類方法及其臨床分子異質提供了新的認識,為肝纖維化的準診斷及個化治療提供了科學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