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更替時,天氣、溫度等周圍環境的變化往往較快,這會使得一些人容易患上疹等與皮有關的疾病。疹常表現為皮出現紅疹,伴隨著強烈的瘙,局部常有搔抓的痂痕。據肝病專家楊振教授的觀點,“肝主腠”,通過調理肝臟和衛氣功能,可以有效治療疹。下面,請通過一個醫案來詳細了解治療疹的中醫方法。

首次就診的患者張某,男,40歲。他主訴“前和左肩部皮發紅、瘙已有2周余”,于2018年6月13日初診。患者在13天前沒有明顯的因下出現了前部和左肩部皮的紅腫、瘙不適,并且有明顯的抓痕。為了進一步進行中醫診治,他來到了我們醫院門診就診。

患者的癥狀表現為前部和左肩部皮的紅腫、瘙不適,抓痕明顯。患者自述在季節更替時,上述癥狀反復發作,并自行外用皮炎平藥膏,每日2次,但未見明顯改善。他的飲食和睡眠況良好,大便每天2次,但不形,小便偏黃。舌質呈黯紅帶紫,舌苔薄白膩,舌中有裂紋,舌下絡脈迂曲明顯。脈搏沉弦稍。患者曾有乙肝肝化病史25年。

據中醫診斷,患者被診斷為疹。中醫辨證分析顯示,患者的證型為肝郁脾虛盛。治療方法為疏肝解郁,健脾除。方劑為三香湯加烏紫四皮湯加味。方劑由瓜蔞皮、桔梗、黑山梔、枳殼、郁金、香豆豉、降香末、烏梅、紫草、紫花地丁、公英、炒薏苡仁、土茯苓、莪、梔子、大黃、白鮮皮、地骨皮、牡丹皮、桑白皮、金、鱉甲、先煎桃仁組。患者服用了7劑,每次300毫升,分早晚空腹服用,每天1劑。

第二次就診(2018年6月21日):患者的前部和左肩部皮紅腫、瘙不適癥狀減輕,咽干,食和睡眠良好,小便偏黃,大便每天2次,不形。舌苔呈薄黃膩狀,舌中有裂紋,舌下絡脈迂曲明顯;脈搏沉弦稍。方劑調整為桃化湯去紅花、香薷,加烏紫四皮湯加金、鱉甲、茜草。患者服用了14劑,每天1劑,水煎,分早晚溫服。

第三次就診(2018年7月4日):患者的前部和左肩部皮紅腫、瘙不適癥狀進一步減輕,紅腫面積小,咽干,食和睡眠良好,小便偏黃,大便每天2次,不形。舌苔呈薄黃膩狀,舌中有裂紋,舌下絡脈迂曲明顯;脈搏沉弦稍。方劑繼續調整為桃化湯,加炒薏苡仁24克。患者服用了14劑,每天1劑,水煎,分早晚空腹服用。

第四次就診(2018年7月18日):患者的前部和左肩部皮紅腫、瘙不適癥狀消失,腹部皮稍有泛紅,但沒有瘙。患者一直堅持服藥治療,并繼續按照方劑桃紅化濁湯加減進行治療。患者服用了7劑,每天1劑,水煎,分早晚空腹服用。

隨訪一周后,患者的癥狀已經沒有明顯的反復,沒有出現新的癥狀。通過治療,患者的疹病得到了有效的緩解。

據楊振教授的觀點,由于患者長期患有肝病,肝郁脾虛,加上夏季多邪長期積聚轉化為熱邪,熱侵襲,導致疹的發生。首先給予了三香湯加烏紫解毒湯的治療,但患者的舌苔和脈象改善不顯著,熱難以消除,因此改用桃紅化濁湯進行清熱利、芳香開郁、活化瘀、涼解毒的治療。考慮到天氣炎熱,患者過度追求涼爽并廣泛使用空調,容易導致火邪藏匿于肺,加上患者瘙、紅疹,尤其是前部。方劑中加桑白皮以瀉肺中伏火,白鮮皮以解毒止、清熱燥。三香湯是據吳鞠通的《溫病條辨》中的說法而來的,用于治療自口鼻,由募原直走中道,不不食,機竅不靈的況。方劑中的瓜蔞皮、桔梗、枳殼微苦微辛以開上;山梔清三焦熱,香豆豉、郁金、降香化中上之穢濁而開郁。這方劑有清熱化、芳香開郁的作用。適用于肺胃郁熱的多種病證。可以況進行加減,適用于消化潰瘍、慢胃炎、肝炎、膽囊炎、消化不良、小兒厭食癥、胃食管反流、心腦管等疾病。桃紅化濁湯是楊振教授的經驗方劑,其中藿香、佩蘭以芳香化,醒脾;茵陳、白茅、板藍以清熱利,清相火;薏苡仁、茯苓以化,助脾運;青皮、郁金以疏肝解郁;桃仁、紅花以疏肝通絡,逐瘀,同時也有引經作用。可以況進行加減,用于清瀉相火、解毒活祛瘀的功效。烏紫四皮湯是楊振教授據其“肝主腠”理論自擬的方劑。肝主腠理,能夠調節腠理的開闔。方劑中的烏梅、紫草為君,有消胬,排死,收斂瘡毒的作用;紫花地丁、公英為臣,可以清熱解毒;土茯苓、薏苡仁、莪為佐,薏苡仁和土茯苓可以利解毒,莪可以直接作用于分,化毒,掃分瘀毒;梔子、大黃為使藥,用于清瀉三焦相火,給邪氣以出路。整個方劑共同發揮了清瀉相火、解毒活祛瘀的效果。

楊振教授是西安市中醫醫院名譽院長、陜西省名老中醫,他的學思想得到了丹溪學派傳承人王新午和清代醫黃元傳人麻瑞亭的啟發。他提出了“相火氣機學說”“六型相火”“治肝五論”等實用理論,并總結出了“治肝十法”。他的臨床經驗應用于臨床實踐中,取得了顯著的效。他的學思想和臨床經驗被整理書《楊震臨床帶教錄》,其中包括師徒問答和病案選錄兩部分,介紹了相火氣機及其理論、臨床實踐和方藥解析。希這本書能夠為臨床醫生和中醫學生提供臨證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