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林教授是長春中醫學院的一位教授。他在52歲的時候,1984年4月初診治。幾年前,他開始出現小便淋不暢、赤熱疼痛的癥狀,經過中西醫治療后癥狀有所緩解。然而,病經常反復,并且前些時候使用的藥療效越來越差。近兩年多來,他使用之前的藥已無效,并且出現了胃部不適、食減退、力虛弱、神萎靡等癥狀,因此他求助于中醫。通過詳細詢問病,他描述了起病時的癥狀,包括小便時的疼痛、中的痛熱、尿的深紅和量等。他服用呋喃坦啶后癥狀得到緩解。然而,藥再次發作時,效果日漸減弱。他再次求治于中醫,并且藥效果也很好。據他的方劑,藥主要包括木通、石、瞿麥、扁蓄、車前子、燈心草、竹葉、梔子、龍膽草、生地、白茅、黃柏等,主要以清利熱為治療方法。然而,在后續的反復發作中,藥的效果逐漸減弱,并且出現了胃部冷痛、腹部脹滿、食減退、大便溏瀉等癥狀。近一兩年來,使用上述中西藥已無效。他的小便不再赤熱疼痛,只是尿頻而,尿有時混濁。尿道口和頭常常有粘,尿道中雖然沒有痛熱,但有。每次涼或勞累后癥狀加重,尤其是房事后。現在口中已不苦,心中也沒有煩熱日漸消瘦,力逐漸下降,全疲倦,神萎靡不振,頭暈目眩,記憶力減退,耳鳴和心悸。部經常發涼,飲食減涼或飲食寒涼時腹部拘急而痛,活時氣短汗出,全畏寒,手足不溫,功能明顯減退。從他的形來看,他消瘦,眼神無神,面青灰,眼眶四周黑暗,青白無華,舌淡潤苔白,脈沉弱。據患者的病程、病變化和服藥況,尤其是現在的臨床表現,可以確定他的病已經由熱轉為寒,由實轉為虛。因此,之前使用的藥不僅無效,反而使病加重。他的淋病已經不是初起時的熱淋或熱淋。據病,他的方劑是黨參、黃芪、白、干姜、甘草、地、牛膝、山藥、菟子、戟天、桂、五味子、茯苓、澤瀉等藥。他被囑咐使用便盆收集尿,觀察尿中是否有油脂狀質,以及尿澄清后底部是否有黏糊狀質。第二次就診時,他說服藥后覺全虛弱的覺稍有減輕。他提到尿上有一層油脂狀質,尿澄清后底部有黏糊狀質。據這些癥狀,可以確定他的證候是膏淋。在之前的方劑基礎上去掉了牛膝,并加了芡實、蓮須、萆蘚、益智仁、山萸。再次服藥10劑,大約半個月左右,他覺全虛弱的癥狀明顯好轉。眩暈、耳鳴和冷的癥狀減輕,神狀態也變得旺盛。藥對癥效果明顯,不需要更換方劑,繼續服用10劑,癥狀進一步改善。尿逐漸變得清澈暢通,膏脂質逐漸減,夜間尿頻次數也減。再次服用10劑。考慮到他的病程長,虛弱程度較重,脾腎兩臟是人本,因此他的病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治愈的。據這一況,調整了方劑:山藥、地、山萸、茯苓、枸杞、蓮、芡實、菟子、益智仁、戟天、桂、煅龍骨、人參。這些藥,制丸劑,每天服用2丸,每丸重15克。同時服用理中丸或補中益氣丸(胃腹涼時服用理中丸,其他時候服用補中益氣丸)。連續服藥約4個月,各種癥狀都得到了緩解。雖然功能恢復明顯,但他被囑咐要節制,注意起居,適當勞逸,以免病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