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藥學門診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老年患者詢問關于用藥的問題。他們常常擔心自己每天需要服用多種藥,是否可以減數量?長期使用這麼多藥會對產生副作用嗎?藥之間會有什麼相互影響?在服藥時需要注意什麼?老年患者普遍存在患病種類多、服藥種類多的問題。為了解答這些問題,我們不僅需要了解藥的藥理作用、適應癥、用法用量和不良反應,還需要了解各種因素對老年患者所用藥的藥效學和藥學的影響。同時,由于老年人機功能的衰退、肝腎功能下降,對藥的耐差,容易造藥蓄積中毒等。因此,在老年人用藥時,應注意以下六大原則:
原則一:獲益原則。這意味著用藥既要有明確的適應癥,同時要保證用藥的獲益大于風險,即利大于弊。如果風險大于獲益,即使有明確的適應癥,也應在醫生的指導下謹慎用藥。
原則二:五種藥原則。據統計,上海市社區65歲以上的老年患者同時使用大于5種藥的比例為75.3%。使用多種藥會增加藥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并可能存在不同藥之間的相互作用。一般來說,老年患者用藥品種應盡量,最好簡為5種以下。治療時應抓住主要矛盾,選擇主要藥進行治療,并盡量選用有兼顧治療作用的藥。當用藥超過5種時,就應考慮是否都是必要用藥、藥不良反應、能否耐等問題。如有不明白的,可以及時到醫院藥學門診咨詢藥師。
原則三:小劑量原則。隨著老年人機功能的衰退、肝腎功能下降,藥的代謝和排泄也減慢,對大部分藥的敏增加,對藥的耐降低,安全劑量范圍小。因此,老年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較小劑量或降低常規劑量,以達到增效減毒的目的。老年人用藥要從小劑量開始,逐漸達到適宜于個的最佳劑量。據中國藥典的相關表述,6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服藥劑量應為藥品說明書推薦人劑量的四分之三。但老年人的個差異很大,因此,要據老年患者的年齡、重、疾病狀況、肝腎功能況等進行劑量個化調整。有條件的況下,對部分藥進行必要的藥濃度監測。
原則四:擇時原則。據時間生學和時間藥理學的原理,掌握最佳的給藥時間,可以提高藥的療效,減不良反應。許多疾病的發作、加重和緩解都有晝夜節律的變化,例如夜間容易發生變異心絞痛、腦栓和哮等,類風關節炎常在清晨出現關節僵等。同時,藥代謝力學也有晝夜節律的變化。因此,在用藥時應據疾病的發作時間規律、藥代謝力學和藥效學的晝夜節律變化來確定最佳用藥時間,只有這樣才能在減毒副作用發生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發揮藥的治療效果。
原則五:暫停用藥原則。應切觀察老年患者的病變化和藥反應,包括軀、認知和方面的變化。一旦出現較嚴重的不良反應,要立即暫停用藥,并在醫生的指導下決定是否繼續治療。
原則六:非藥治療原則。生活方式的調整對疾病的發生發展和預后有著重要影響。例如,高患者可以通過限制鈉鹽攝、減膳食脂肪攝、多吃硫菜和水果、適當運等改變生活方式來降低;痛風患者可以通過限制食用富含嘌呤的食、限制酒攝等方式進行治療,病可能得到控制而無需用藥。
總之,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的胃腸功能、腎臟和肝臟等各臟功能會有所降低,對藥劑量和藥相互作用等更為敏。因此,合理用藥對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非常重要。請記住,用藥時,這六大原則是不能丟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