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紐約大學全球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詹妮弗·波蘭茲(Jennifer Pomeranz)在接采訪時指出,國的食品政策大多沒有考慮到“超加工食品”,這已經遠遠落后于一些國家,比如比利時、西和以列等。這些“超加工食品”包括工業化生產的包裝零食、果味飲料和熱狗等,已經被證實與一系列健康問題,如超重和癌癥,存在關聯。然而,在一些國家,這些食品已經被明確寫國家膳食指南,不建議人們食用,但是在國相關政策非常缺乏。

過去,營養學和食品政策往往只關注單一的營養質,比如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等。然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飲食品質絕不僅僅與營養質有關。這些“超加工食品”往往含有“細胞營養素”、其他工業分和添加劑等,有顯著的健康風險。

研究者們對國的食品相關法規、法案、決議、條例和擬議規則進行了詳細分析,并發現只有25條與“超加工食品”有關。因此,波蘭茲教授認為國應該在食品政策中充分考慮加工水平,特別是要更新學校中的“聰明零食”規則,并確保《國膳食指南》充分反映了近年來關于“超加工食品”和健康之間關聯的最新證據。

這些調查結果提醒我們,國需要更加重視“超加工食品”的影響,并制定相關政策來保護公眾的健康。這包括在膳食指南中明確提到這些食品的風險,并且在學校中加強對“聰明零食”的監管。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人們對食品質量的認識,減“超加工食品”對健康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