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D在臨床中常用的有維生素D2、維生素D3、骨化二醇、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帕立骨化醇和卡泊三醇等七種藥。那麼這七種維生素D類似藥究竟有何區別呢?
首先,維生素D2和D3是人常見的維生素D形式,它們統稱為維生素D。在夏季,年人僅經過照10分鐘,全皮就能產生約10000U的維生素D3。而在調控骨鈣代謝方面,維生素D3的活是維生素D2的2~4倍。關于營養攝維生素D的建議,僅供參考。
其次,骨化二醇是維生素D在中的主要形式,其半衰期較長(12~20天),可作為判斷維生素D缺乏的客觀指標。而維生素D3的半衰期更長(23~38天),在使用大劑量時,會在人脂肪組織中蓄積,停藥后需要較長時間(2周~4個月)才會失效,因此需要注意高鈣癥的風險。
藥理活方面,骨化三醇可以直接與維生素D結合,促進腸道對鈣的吸收,并調節骨的礦化,本有生活。而帕立骨化醇、艾地骨化醇和卡泊三醇是人工合的骨化三醇的衍生,也有活。而維生素D3、骨化二醇和阿法骨化醇本沒有活,需要轉化為骨化三醇才備生活。需要記住的是,維生素D需要肝臟和腎臟活化,骨化二醇只需要腎臟活化,而阿法骨化醇只需要肝臟活化。
在適應癥和用法用量方面,長期過量口服維生素D可能導致高鈣癥。中等程度的高鈣癥就足以完全抑制兒的生長發育,并且對高的影響很難完全糾正。骨化三醇等藥引起高鈣癥的風險大于維生素D。對于預防佝僂病,首選口服維生素D(400U~800U/日),治療佝僂病可口服維生素D(1000U/日)或骨化二醇(50~100μg/日)。對于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可選用維生素D(600~1000U/天)或骨化二醇。對于65歲以上或腎功能降低的患者,建議口服骨化三醇(0.25~0.5μg/日)或阿法骨化醇(0.25~1.0μg/日)。對于慢腎臟病患者,需要注意代謝佝僂病和骨化癥的發生,首選骨化三醇或阿法骨化醇。對于甲狀旁腺功能減退患者,首選骨化三醇。對于接析的慢腎功能衰竭患者,推薦使用帕立骨化醇,可通過與維生素D結合,抑制甲狀旁腺激素的合與分泌,對鈣和磷的影響較小。對于銀屑病的治療,可以使用卡泊三醇局部外用,它能直接與皮細胞中的維生素D結合,抑制銀屑病皮損的增生等。然而,如果超過推薦用量,可能會導致清鈣升高。
綜上所述,不同種類的維生素D及類似在化學結構、藥理活和用法用量上存在一些差異,因此在應用時需要據況進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