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長時間蹲著或坐著后,突然站起來時會到眼前一片黑暗,伴隨著輕微的頭暈,過一會兒又會恢復正常。這種況在醫學上被稱為“一過黑矇”。然而,如果這種癥狀經常發生,可能預示著心腦管疾病。《生命時報》邀請了專家詳解了“眼前一黑”背后的健康患,并提供了相應的應對方法。

訪專家包括上海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心科副主任醫師陳啟稚、上海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心科主治醫師薛超以及深圳大學總醫院管外科主任醫師金輝。

眼前發黑可能是由于腦部和眼睛供不足引起的,不論年齡段都有可能發生。對于已經患有心腦管疾病的人來說,一旦出現黑矇,預示著高危況,可能引發心源、心過緩、心絞痛、心梗等危險況。對于已經出現頭暈、頭痛,甚至經常發作、一過黑矇等腦缺狀態的人來說,即使沒有心腦管危險因素,也應該進行頸脈彩超檢查,以明確是否存在頸脈斑塊、斑塊質以及管腔狹窄程度。如果發現是不穩定斑塊,且管腔狹窄程度超過70%,則需要盡早進行干預和治療。如果頸脈狹窄程度尚不嚴重,則需要分析斑塊質,并結合患者的全況來進行治療。同時,定期復查以監測斑塊的穩定和變化況。

為了避免造嚴重的損傷,當眼前發黑時,可以采取下蹲作來保護自己。頸脈是監測全管狀況的窗口,位于頸部氣管兩側,通過手即可到它的跳。相比之下,冠狀脈和腦脈并不在表,難以發現斑塊。而頸脈斑塊則可以通過頸部管超聲檢查很容易地發現,因此有人形象地將頸脈比喻為全脈的窗口,通過評估頸脈的狀況,可以推斷出全其他脈的況。頸脈發生病變意味著其他部分脈,如顱脈和冠狀脈等,也可能到影響。一旦脈發生化并堵塞,可能導致相應出現運障礙,從而引發缺心臟病、腦卒中、腸道缺壞死、四肢缺壞死等疾病。

為了預防和應對頸脈病變,及時發現頸脈病變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控制危險因素包括采取低鹽、低脂、低糖飲食,嚴格控制糖、脂,戒煙限酒,控制重,加強運,盡可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三類人最容易到關注,第一類是老年人,40至49歲人群中只有6%存在頸脈斑塊,而70至89歲的人群中,有63%的人患有斑塊。第二類是吸煙者,35%的吸煙者患有頸脈斑塊,明顯高于非吸煙者。第三類是患有高的患者,收大于160毫米汞柱的人中,有44%存在頸脈斑塊,是收小于120毫米汞柱者的兩倍。建議55歲以上的人群每年進行一次頸脈超聲檢查,如果合并患有高、糖尿病、高脂癥或其他高危因素,如胖、吸煙、飲酒等,則需要短篩查間隔;一旦發現不穩定斑塊,建議每3至6個月進行復查。

在頸脈發生病變之前,會發出一些預警信號,例如語言障礙、理解能力下降、手腳不協調、突然眼前發黑,幾分鐘后可以緩解。如果出現以上況,應及時就醫。最后要提醒的是,頸的不穩定斑塊非常容易到猛回頭、猛轉作的刺激,一旦斑塊落,可能會阻塞遠端腦管,導致缺甚至梗塞。老年人如果同時患有頸椎病、高和骨質疏松等疾病,也更容易因此突然昏迷和跌倒。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作緩慢,不建議進行需要突然發力的運,如打羽球等。

(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