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蘇,作為中藥界的明珠之一,被譽為“純之草”,被廣泛認可為中醫寶庫中的瑰寶。然而,今天我要聊的并非是艾草,而是另一位同樣備推崇的純之草——紫蘇。在古代名醫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中,有一方名為香蘇散的經典名方。這方方劑由香附、紫蘇、甘草、陳皮組,外兼治,適用于風寒冒、胃腸冒等癥狀。香蘇散融合了紫蘇的多重功效,為歷代醫家推崇的良方。隨著中醫藥研究的深,紫蘇的應用也不斷擴展。紫蘇飲,是一款以紫蘇為主要分的夏日消暑飲品。只需將6克紫蘇和適量的白糖用沸水沖泡后代茶飲用,它給人清新宜人的口,是夏日必備的良品。
在現代生活中,油膩、甜膩的食層出不窮,胃腸負擔沉重,導致消化不良、脹滿等不適。尤其是晚上進食過多,可能還會影響到良好的睡眠。這時,我們可以熬水喝10克紫蘇,它可幫助消化,緩解脹滿。紫蘇不僅可以調理消化不良,還能理胃腸冒和風寒冒。胃腸冒常伴隨著風寒、惡寒等癥狀,紫蘇外兼治,既能通腸胃,又能過孔發散風寒邪氣。香蘇散是一張宋代傳世方,以香附、紫蘇、甘草、陳皮為主,外兼治,對于調理胃腸冒和風寒冒有著卓越的療效。此外,針對初期風寒冒,簡便的方法是取紫蘇,搭配3片生姜,熬水飲用。紫蘇和生姜皆有發散風寒的作用,是一對天然的良好搭檔。
胃部脹氣常常是因為濁氣不降,紫蘇熬水飲用,有助于推濁氣從上往下排出。古人評價紫蘇時甚至稱其為“治氣之神藥”。此外,紫蘇還能用于理食用魚蟹引起的中毒癥狀。在食用海鮮后出現嘔吐、腹瀉等況,可嘗試煮制紫蘇,大約用50克即可。對于脾胃虛寒的人來說,紫蘇是一位良好的朋友。紫蘇溫不過烈,不易上火,可用于溫補脾胃。只需用10-20克紫蘇,熬水或拌粥中食用,足以發揮其養護作用。
夏日暑氣彌漫,人們容易貪涼,攝過多生冷食,導致脾胃不振。此時,紫蘇可作為寶貴的藥食同源之發揮作用。紫蘇芳香的氣味有助于醒脾,同時可化解邪,為提供清涼。在中醫學的傳統理念中,草木皆有所用,紫蘇作為純之草,擁有溫散寒、醒脾理氣的獨特功效。它不僅是古代名方的珍貴組部分,也是當代中醫藥領域中備推崇的草藥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善用紫蘇,充分發揮其調理脾胃、驅散寒、抗風寒等多重功效,為健康保駕護航。讓我們在尊重傳統的同時,也深挖掘中醫草本的博大深,共同探索中醫藥這個寶庫中更多的珍寶。